词语吧>历史上的今天>首届“亚信会议”

首届“亚信会议”

在23年前的今天,2002年6月4日(农历2002年4月24日),首届“亚信会议”。

1996年2月7和8日,在阿拉木图举行亚信会议副外长级会议。会议授权专门工作组根据各参与国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亚信会议基础文件草案。

1997年12月3日,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亚信会议副外长级会议通过总结性声明,声明肯定亚信会议成员国一致承认在亚洲建立共同行动机制的重要性,并“将进一步加强在地区和平、稳定、安全和合作等问题上的政治对话”。

1999年9月14日,在阿拉木图召开亚信会议首次外长级会议。会议通过的《亚信会议成员国相互关系原则宣言》主要内容是:维护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不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发展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等。

亚信第一次峰会

亚信第一次峰会2002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当时中国、阿富汗等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与会,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2002年6月4日,第一次“亚信会议”领导人会议在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埃及、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其他“亚信会议”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部分“亚信会议”观察员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江泽民主席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发表了旨在增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的《阿拉木图文件》和《关于消除恐怖主义和促进文明对话的宣言》。

就在6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于上海闭幕后,“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会议”)马上于6月17-18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召开。“亚信会议”是由哈萨克斯坦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倡导的亚洲安全合作活动,在哈方不懈的努力和亚洲各国的理解与支持下,“亚信会议”完成了早期的酝酿、论证阶段,已于2002年开始,到如今亚洲各国元首与会。2002年是“亚信会议”国家元首层面的第二次峰会,它成为继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峰会后被国际媒体关注的又一焦点。

亚信第二次峰会

2006年6月17日,亚信第二次峰会在阿拉木图举行,与会领导人通过了亚信会议成员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宣言。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亚信第三次峰会

2010年6月,亚信第三次峰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国务委员戴秉国作为胡锦涛主席特别代表出席了会议。

亚信第四次峰会

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中国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习近平主席将主持峰会。本次会议将是亚信峰会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向世界发出这样一个声音:亚洲事务应该由亚洲国家主导解决,亚洲国家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维护和促进亚洲的安全。

"亚信会议"的由来、发展历程与现状

就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于上海闭幕后,“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会议”)马上于6月17-18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召开。“亚信会议”是由哈萨克斯坦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倡导的亚洲安全合作活动,在哈方不懈的努力和亚洲各国的理解与支持下,“亚信会议”完成了早期的酝酿、论证阶段,已于2002年开始,到如今亚洲各国元首与会。今年是“亚信会议”国家元首层面的第二次峰会,它成为继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峰会后被国际媒体关注的又一焦点。

一、“亚信会议”构想的提出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哈萨克斯坦于当年12月独立。就在刚获独立后不到1年的时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1992年10月的第47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善于关于建立一个全亚洲范围的地区性安全合作组织的倡议,旨在通过各国专家、学者和领导人之间“讨论亚洲或欧亚的和平与安全问题”,促进亚洲各国间的对话和协商,对地区形势达成一致的认识,消弭相互间的误解、对立与冲突,保障地区的稳定与安宁,进而协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推动在亚洲地区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并建议将这个地区性安全合作组织定名为“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Совещание по взоимодействию и мерам доверия в Азии,缩写为СВМДА,英文缩写为CICA)。

1993年2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会议上再一次提出了这一构想,同时将推动这一构想实施的方案进一步细化,并根据当时对亚洲形势发展的评估将这一进程分为4个阶段:

1、1992-1995年,组织亚洲各国专家、学者、外交官参加研讨会,就实现亚洲地区整体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进行充分酝酿,初步制定亚洲安全合作的阶段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筹建“亚信”国际会议;

2、1995-1998年,召开亚洲国家较高级别领导人参加的多边安全合作会议,讨论仿照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方式建立全亚洲安全合作机构的可能性;

3、1998-2000年,巩固“亚信会议”安全合作机制在亚洲安全事务中的地位,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亚洲安全体系,在此基础上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之间建立机制性联系,形成跨亚欧两大洲的常设安全合作机制;

4、2000-2005年,建立统一的欧亚安全与合作体系,进而向美、非各大洲扩展,最终形成全球性的集体安全体系。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后来的一些讲话和著述中,不断强调“亚信会议”对哈萨克斯坦国家发展、中亚地区稳定及整个亚洲和平的重大意义。他认为,亚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冲突的地区,在历史上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造成了亚洲一些地区长年局部动荡和战乱,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欧洲曾是世界历史上两次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欧洲各国为了防止新的对抗出现,促进政治与经济合作实现一体化,其中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成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亚洲国家也应借鉴欧洲的做法,通过各国领导人的努力,建成亚洲自己的安全合作体系。

二、实际的发展过程与阶段

由于哈萨克斯坦初获独立时对外政策处在形成阶段,而且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复杂多变,“亚信会议”的实际发展过程并没有按照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的计划那样如期进行。“亚信会议”合作进程的实际启动,以1993年3月召开的第一次专家组织会议为标志。从这时起,“亚信会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专家论证阶段(1993年3月-1996年2月):在这一阶段,许多亚洲国家的专家参加了“亚信会议”的学术活动。每次会议都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等城市举行,并由哈萨克斯坦学术界、外交界领导主持。在哈方面的积极推动下,各国代表首先以多数票通过了支持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亚信会议”构想的决议,强调建立亚洲安全机制对维护亚洲地区稳定乃至世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1994年10月的第三次“亚信会议”专家会议上,决定成立特别工作小组,以筹备外交部长会议。截止到1996年2月,“亚信会议”共举行了3次专家组会议和4次特别工作小组会议。

2、外交协调阶段(1996年2月-1999年9月):1996年2月,召开了“亚信会议”的第一次副外长级会议,各国代表均以本国立场为前提,对“亚信会议”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多数参加国代表认为,“亚信会议”将成为讨论亚洲安全与合作问题的又一个重要论坛。经过各国政府代表间的协调,这次副外长级会议建议各国政府研究于1997年下半年召开“亚信”外长会议的可能性。由于亚洲各国对这一建议的呼应并不热烈,1997年12月召开的仍然是副外长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亚信会议”声明》,内容包括开展政治对话、促进裁军和实现地区安全。

3、确定原则阶段(1999年9月-2001年1月):1999年9月和11月,在阿拉木图接连举行了“亚信会议”成员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外长级会晤,这标志着“亚信进程”第三阶段的开始。两次外长会议拟定了各成员国相互关系基本原则和保障亚洲地区稳定的措施与实施机制的计划,共同签署了《“亚信会议”成员国相互关系原则宣言》,推动了“亚信会议”向亚洲地区安全与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的实际操作阶段的进程,也为建立这一机制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

4、推动峰会阶段(2001年1月-2002年5月):2001年初,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在前几次“亚信会议”成员国外长会议成果基础上,开始多方游说各国政府,筹备召开所有成员国元首峰会。哈政府派出外长、副外长等外交部领导作为总统特使,向各参加国元首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交纳扎尔巴耶夫的亲笔信,提出于2001年10-11月间在阿拉木图召开“亚信会议”第一次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倡议,并向他们发出正式的邀请。但是,由于恰恰在这一时间中发生了“9·11”事件,哈萨克斯坦政府在10月作出决定推迟召开这次会议。2002年3月,哈萨克斯坦政府重新推动峰会事宜,并在亚洲各国领导人之间再行游说,以期促成在“亚信会议”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召开“亚信会议”第一次峰会,最后终于在今年6月4日于阿拉木图成功举行。

三、发展现状与前景

2002年6月4日,在阿拉木图召开了“亚信”第一次峰会。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埃及、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16个国家领导人以“亚信会议”正式成员国的国家元首身份与会。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韩国、泰国等9个国家派出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另外,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国际组织和合作机构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共同发表了旨在增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的《阿拉木图文件》和《关于消除恐怖主义和促进文明对话的宣言》。

第一次“亚信会议”峰会已有16个正式成员国和9个观察员国及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等4个国际组织代表参加,说明这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亚洲国家谋求地区稳定的愿望,并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然而,仍有更多的国家处于观望之中,人们对这样一个不成熟的论坛式会议组织能否在突出的地区矛盾冲突具有实际作用和制约能力持不信任态度,特别是对哈萨克斯坦一方积极推动的动机有所怀疑,担心是其向国际社会炒作自己做秀活动。但“亚信会议”提出的基本精神与合作构想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不可不义的积极意义,对此中国政府一直对“亚信会议”进程予以热情关注和支持。在“亚信会议”的发展初期,中国政府曾向哈萨克斯坦政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设性意见,为“亚信进程”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哈萨克斯坦近年经济形势好转,哈将为办好本届“亚信峰会”增加更大的投入。而对于本次“亚信峰会”可能取得成果,媒体已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能否产生一个“亚信会议”的常设机构上,因为这将是一个地区性合作组织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建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 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