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徐贤妃生平

徐贤妃生平介绍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长城人(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末年,唐太宗频起征伐、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她厚加赏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求早死。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其心愿。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查看徐贤妃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家世渊源

  徐惠出身长城徐氏(此为东海徐氏分支),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陈始安太守徐综之曾孙女,延州临真令徐方贵的孙女,祖母江夏黄氏,南朝陈司空沈国忠武公之女。唐沂果二州刺史徐孝德长女。弟弟徐齐聃,侄子徐坚,史书都有传。妹妹为高宗婕妤,也有文采。 当时人们因为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众,将他们比作汉朝班氏。另有一弟徐齐庄,事迹无相关记载,唐玄宗授于他长城县子的爵位。 

  年少聪慧

  徐惠五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四岁就熟读《论语》、《毛诗》,八岁擅长写文章。父亲徐孝德曾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父亲看后大吃一惊,知道这孩子的才华想盖都盖不住,于是徐惠的作品马上广为流传。唐太宗听说后,将她召为才人。 

  因才受宠

  徐惠入宫后,手不释卷,诗文更加优美,文思更加敏捷,落笔成文。因此,唐太宗更加礼待她,提升他父亲礼部员外郎,其后又升她为充容。 

  上疏极谏

  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攻打四方少数民族,在多处修建宫殿,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太宗驾幸玉华宫,徐惠伴驾,上疏说:”东边驻军辽海,西边讨伐昆丘,弄的军困马乏、粮草匮乏。用农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战争这无边的沟壑;为谋取那些没有收复的部族,却丧失了这已经训练好的军队。所以说国土宽广并不是长久安定的办法;百姓辛劳是容易动乱的因素。”

  又说:“翠微宫、玉华宫等,虽然依山傍水,没有构筑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运输之类,也是很烦杂、劳民的。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乐认为是安乐;没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乐认为是快乐。” 

  “精雕细琢的珍宝玩物是丧失国家的刀斧,光彩夺目的珠宝玉器是侵蚀人心的毒药,这些虽然看着奢华美丽,但不能不去遏止这类需求。事业安泰是志向容易骄纵,时局安定时人容易放任自己。” 

  她所说的切中事理。唐太宗很赞同她的说法,赏赐了她。

  忧郁早逝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医治,病情危急时对身边亲近的人说:“先帝待我优厚,我希望早一点死去,魂魄有灵,能够早日侍奉在先帝陵寝是我的心愿。(新唐书所提及的狗马为臣子自谦之词,省略不影响句意,如晋·李密《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接着又写七言诗和连珠(注:连珠是诗歌每句有若干相同文字的一种文体)表达自己的心愿。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徐惠病逝,年仅二十四岁,被追封贤妃,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石室中。

故事传说

  娇语解围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有一天,徐惠在自己的居住宫殿中,唐太宗下召让她去见驾。她过了很久还没到,唐太宗非常生气。徐惠因此献了首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唐太宗见后怒气全消了。

  花神传说

  青岩照影夜流丹,无那清风点粟盘。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宫飞去不须看。

  谚云:八月桂花香,桂花香时人团圆。桂花又名木犀、丹桂,花朵细小,呈淡黄色或黄白色,香气浓郁突出。《瓶史·月表》中说,桂花为八月花之盟主,因此农历八月又称为桂月。

  关于桂花花神的传说很多,最广为传诵的,是唐太宗的妃子徐惠。徐惠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自小聪慧过人,长大后更能说会道,琴棋书画样样不落于人。因为才思不凡,被唐太宗选为妃子。李世民十分欣赏徐惠的才华,常和她一起吟诗作画,她也为后人留下了“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于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等诗篇。唐太宗死后,徐惠哀伤成疾,最终成痴,年仅二十四岁就以身殉情,追随唐太宗而去。后人因她才情出众,而且写过咏桂花的诗篇,就封她为桂花的花神。徐惠的故事令桂花香平添了一份沁心蚀骨的深情,一缕幽思自此绽开在八月的心崖。

猜你喜欢

  • 刘友

    (?—前181)西汉沛人。高祖诸姬生子。高祖十一年立为淮阳王。惠帝元年,徙王赵,以诸吕女为后。王不爱后,遂为吕后幽闭死。谥幽。

  • 袁庆

    隋朝诗人,大业时为秘书郎。炀帝命与柳顾言等典乐事。

  • 于伯渊

    于伯渊,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孟称舜《录鬼簿》录作“平阳令”。生卒年不详。《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可知他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他的杂剧至今可知者有六种,即《丁香回回鬼风月》、《白门楼斩吕布》、《狄梁公智斩武三思》、《吕太后饿刘友》、《莽和尚复夺珍珠旗》、《尉迟恭病立小秦王》。于伯渊的散曲尚留一套〔仙吕·点绛唇〕《忆美人》,反复吟咏一位美妓,浓态极妍,或可表现其“翠柳黄鹏”的风格(见《太和正音谱》),又是作者本人“翠红乡,风月无边”生活经历的真实注脚。

  • 李格非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女词人李清照父。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可知其父祖辈皆为“蚤有盛名,识量英伟”(《宋史·韩琦传》)的学士韩琦的门下士。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初任冀州(今河北冀县)司户参军、试学官,后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郡守见他清贫,欲让他兼任其他官职,他断然谢绝,表现了廉洁清正的风节。

  •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裴迪答赠王维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 苏氏

    苏氏,苏洵女,适程之才。

  • 张拱辰

    张拱辰,字仰德,号虚斋。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郎中监,福建布政司参议。事见清咸丰《顺德县志》卷二三。

  • 袁粲

    (420—477)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景倩,初名悯孙。袁淑侄。少好学,初为扬州从事。宋孝武帝时,除尚书吏部郎。宋明帝泰豫元年,以尚书令与萧道成、褚渊同受明帝遗命,共辅苍梧王(后废帝)掌朝政。后萧道成杀后废帝,立顺帝。粲谋讨道成,事泄被杀。尝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传》。

  • 李季兰

    李季兰(713年-784年)原名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唐代女诗人、女道士。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幼时住在四川三峡。

  • 姚式

    式字子敬,号筠庵,吴兴人。善书画,高克恭荐为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