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兰英
名或作蔺英。南朝齐吴郡妇人。有文辞。宋孝武帝时,因献《中兴赋》受赏识,入宫。明帝时为宫中职僚。入齐,武帝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以年老多识,呼为“韩公”。
- 宝鋆
宝鋆(1807年-1891年),字佩蘅,索绰络氏,满洲镶白旗人,世居吉林。道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擢中允,三迁侍读学士。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同治时任军机处行走,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与恭亲王奕訢、瓜尔佳·文祥等自同治初年当枢务,洋务运动时期中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造就同治中兴。光绪年间晋为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靖,入祀贤良祠。
-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崔居俭
崔居俭(870—939),清河人也。祖蠡、父荛皆为唐名臣。居俭美文辞,风骨清秀,少举进士。梁贞明中,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唐庄宗时,为刑部侍郎、太常卿。崔氏自后魏、隋、唐与卢、郑皆为甲族,吉凶之事,各著家礼。至其后世子孙,专以门望自高,为世所嫉。明宗崩,居俭以故事为礼仪使,居俭以祖讳蠡,辞不受,宰相冯道即徙居俭为秘书监。居俭历兵、吏部侍郎、尚书左丞、户部尚书。晋天福四年卒,年七十,赠右仆射。居俭拙于为生,居显官,衣常乏,死之日贫不能葬,闻者哀之。
- 张伯淳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浙江桐乡)人。祖父张汝昌,官至迪功郎,与石门酒官张子修为邻,两家并有池馆园林之胜,号东西园,结社觞咏,时称东西二张。父张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朝议大夫、崇德开国男。与赵孟頫为中表,人物相望。张伯淳9岁举童子科,以父荫铨迪功郎、淮阴尉,改扬州司户参军。
- 杨炎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 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姚察的著作很丰富,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1卷,还有《文集》20卷,并行于世。此外,还有未撰成的梁、陈二史。这样的家学传统,对姚思廉有良好影响,少年时就喜好史学,不仅聪颖,而且勤奋学习,除了读书,再没有其他嗜好,甚至从不过问家人的生计状况。
- 陈阳纯
阳纯,字子正,天锡第四子。
- 王仲雄
王仲雄,南朝齐诗人、音乐家。祖籍临淮射阳(今淮安东南),侨居晋陵南沙县(今常熟北)。敬则子。明帝萧鸾在位时,为欣赏其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蔡邕“焦尾”琴,让他在御前演奏。仲雄连续弹奏五日,并即兴创作《懊恼曲》一首献于明帝。其辞见录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后因明帝猜忌,其父起兵反,仲雄在京被杀。谢朓有《答王世子诗》,当即答仲雄之作,是仲雄本能诗,惜所作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