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虞仲文生平

虞仲文生平介绍

虞仲文(1069--1124年)辽金两朝宰相,字质夫,武州宁远人。幼时善诗,人以神童目之。善画人马墨竹,七岁作诗,十岁能属文,日记千言,刻苦学问。中进士后,历仕州县,起居郎、史馆修撰、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累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保大二年十二月,降金,累官枢密使、侍中、秦国公。天辅七年五月,与左企弓等赴广宁府衙赴任。天会元年,为南京留守张觉杀於滦河之滨,年五十五,予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全辽文》收其《宁鉴墓志铭》。
>>查看虞仲文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虞仲文,字质夫,辽武州宁远县迎春乡(今宰相窊村一带)人。幼年聪颖,日记千言,能写诗作文,善绘画。中进士后,历任州县官,被地方举为贤良,因对策优等,任起居郎并史馆编修,后历任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等职,专事拟撰诏告,为皇帝讲解经学等。其任州县官时,廉洁奉公,颇有政声。入朝后,参与辽讨伐北方少数民族并立功。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二年(1122),金军攻克辽中京(今辽宁省宁城西,)向南京(今北京市)进军,耶律延禧率部分大臣出逃,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耶律淳留守,耶律淳被诸人拥立称帝,虞任参知政事。嗣后,耶律淳病死,李处温等立天祚帝之子耶律定为帝,耶律淳之妻萧氏主军国事,虞同左企弓、张琳等为辽守护残局。是年十二月,金军攻破南京,虞、左等人降金,金委虞为枢密使、兼侍中,封秦国公。

  金朝克平南京后,尽徙居民东迁。时金朝枢密使设于广宁府(今河北昌黎县),虞仲文等亦随迁民东走。路经平州(今河北卢龙县),降金辽将张觉仍谋复辽,为奉迎天祚帝,借徙民之怨,遂于金天会二年(1124)五月,责虞等十大罪,诛于滦河之滨。

  金天会七年(1129),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1157),改赠特进,濮国公。

猜你喜欢

  • 郑丰

    西晋沛国人,字曼季。郑胄子。有文学操行。与陆云善。司空张华辟,未就而卒。

  • 王褒

    王褒(前90年—前51年),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人。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褒一生留下《洞箫赋》等辞赋16篇、《桐柏真人王君外传》1卷,明末收集有《王谏议集》11篇。

  • 贾固

    贾固,元(约公元一三六八年前后在世)字伯坚,山东沂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太祖洪武初前后在世。工散曲。官至中书左参政事。

  • 舒远

    远字仲修,号北庄,頔之弟也。尝与弟士谦随道原舆亲避寇岩谷,被掳执,道原正色叱贼,言甚厉,欲杀害之。弟兄执手争死,贼众皆感泣,俱释以全。道原《为苗民所苦歌》,即纪其实也。所著曰《北庄遗稿》。

  • 钟兴嗣

    钟兴嗣,章贡(今江西赣州)人(《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宁宗嘉定间为荆湖北路安抚使(《宋史》卷四○八《王霆传》)。

  • 羊士谔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 郑性之

    (1172—1255)福州人,初名自诚,字信之,一字行之,号毅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第一。历知赣州、隆兴、建宁府。理宗端平元年,召为吏部侍郎,奏请开言路,肃朝纲。嘉熙元年,累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建请冲要之处增守备。后加观文殿学士致仕。卒谥文定。

  •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葛洪

    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汉族,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人物图·葛仙吐火图》明郭诩绘,上海博物馆藏。

  • 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