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ào

【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裔孙敬叔(即杞公子)仕齐,食采于鲍(故城在今山东省历城东30里),因以命氏,见《姓苑》(6,7,9,12,15)。②庖牺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鲍氏(8,62)。③北魏时改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为鲍氏(6,11,12,44,70)。④清满洲八旗姓保佳氏、瓜尔佳氏等后均有改为鲍氏者(180)。今满族姓(344)。⑤景颇族金别氏,汉姓为鲍(168)。⑥佤族羊布拉氏(亦称尤斯拜氏),汉姓为鲍(161)。⑦蒙古族姓(344)。又,内蒙古东部蒙古孛儿只斤氏后改为鲍氏(384)。⑧回族姓(344)。【望】泰山、东海、河南、上党(12,17,21,60,418)。【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青海、江苏、山东、湖北、浙江等省多此姓,5省鲍姓约占全国汉族鲍姓人口70%。【人】鲍叔牙,春秋时齐卿,敬叔之子,荐管仲于桓公(6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平度、鱼台、龙口,陕西之韩城,山西之太原,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马关等地均有。汉、满、壮、佤、蒙古、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 《姓苑》。其源不一:①《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鲍出自姒姓,夏诸侯国,子孙氏焉。” 此当以国为氏。②亦系出姒姓。《姓氏考略》 注引 《姓苑》 云:“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者,食采於鲍,因以命氏。” 郑樵亦云: “姒姓。不知所出。或云夏禹之后有鲍叔,仕齐,食采於鲍,因以为氏。” ③郑樵又云:“俟力之为鲍,俟力代亦为鲍。”见《郑通志·氏族略·总论·同名异实》。(按: 俟力代,《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作“俟力伐”。) ④满族姓氏或改为鲍姓。《满族姓氏录》载; 满族之瓜尔佳氏、鲍佳氏等或改为单字姓“鲍。”⑤佤族之鲍姓,则由佤族姓 “寒琐顶” 氏所改。见 《中国人的姓名·佤族》。

春秋时齐有鲍叔牙; 汉代有鲍宣,哀帝时谏议大夫; 南朝宋有鲍照,诗人; 明代有鲍弼。

猜你喜欢

  • 喜塔臘

    读音:Xītǎlà《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满族姓,清乾隆时文华殿大学士来保,姓此氏。”或作“喜塔喇”、“喜塔拉”。

  • 謝資

    读音:Xièzī藏族姓氏。甘肃之天祝有分布。本部落名,以部为氏,或省改而为“谢”。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 中黃

    读音:Zhōnghuáng【源】 ①相传黄帝时中黄丈人之后(60,62)。 ②古帝中皇氏之后,见《路史》(17)。 【变】一作中皇(60,62)。 【人】中黄直,黄帝时将,破杀蚩尤,见《后汉书》(17

  • 五鸠

    读音:wǔ jiū少昊氏以五鸠为鸠民之官,其后以官为氏。(见《姓源》)

  • 读音:Qū【综】 《匈奴传下》:趋,卑援疐子,见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63)。《姓氏词典》 引 《汉书》 收载并注此音。“汉有趋逯。”未详其源。

  • 古爾魯特

    读音:Gǔ’ěrlǔtè【综】 清正白旗蒙古护军五米之妻为古尔鲁特氏(260)。又,正蓝旗蒙古护军校富泰之妻为固噜特氏(260)。〔固噜特〕似即古尔鲁特之异译。

  • 读音:Xī/Shi,Syi【综】 源出不详。台湾云林有此姓(68,262)。

  • 读音:Mó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阳泉、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苑》 亦收,未详其源。

  • 番吾

    读音:Pówú【源】 战国赵烈侯时番吾君之后(17,62)。番吾,故城在今河北磁县,当以地为氏。《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以封地为姓氏。‘ (战国)赵烈侯时番吾君之后。’ ( 《姓

  • 柯拔

    读音:kē bá【综】 北魏时改代北柯拔氏为柯氏(12,27,60)。亦作〔柯祗〕、〔柯枝〕(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单姓“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