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ú

【源】①吴后有馀氏,见《路史》(60,62)。②越王无疆之次子蹄守欧馀山之阳,有馀氏(60,62)。③晋时有馀頠,著《复姓录》。自云出自傅馀氏(6,12)。韩馀氏、傅馀氏、夫馀氏均为汉时复姓。此三复姓之后或均有馀氏。④鲜卑族有馀氏(6,12)。⑤西夏人姓(24)。⑥辽东馀氏,夫馀人,其先为夫馀之种,其后入居中国,遂以国为氏,后改为馀氏(242)。一说,百济王姓馀氏(11,17)。 【望】雁门(17,60,418)。 【布】浙江江山有此姓(325)。 【人】馀蔚,东晋末后燕荥阳太守,原扶馀王(61)。馀惟兴,明时博平人,嘉靖中麻合州吏目(21)。


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俱予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为傅馀氏所改。《广韵》曰: “傅馀氏本自傳说,说既为相,其后有留於傅巖者,因号傅馀氏。秦乱,自清河入吴。汉兴,还本郡,馀不还者曰傅氏,今吴郡有之。” 傅馀氏省而为傅氏,当亦有省而为馀者,故郑樵注云: “晋馀頠, 著《复姓录》, 自云本出傅氏。”②疑亦为韩馀氏所改。《广韵》 称: “晋卿韩宣子之后有名馀子者,弃于齐。号韩馀氏。” 当亦有馀氏,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按: 韩与周王室同姓。) ③或为夫馀氏所改,而以夫馀为氏者所出殊异。《姓氏考略》 据 《路史》注称: “吴后有馀氏。”《中文大学典》 注引 《风俗通》亦称: “吴公子夫概弃楚,其子在国,以夫馀为氏。”此当系出姬姓。《中国姓氏大全》注称: “古渤海国有扶馀府,居者以地名为姓。” 《姓氏考略》 据 《北史》注称:“百济国王姓夫馀氏。此以国为姓。一作 ‘扶馀’。”其后或亦为馀氏。④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云: 越王无疆之次子蹄,守欧馀亭之阳 (按:欧馀亭,《中国姓氏大全》引作“欧馀亨”,误)有馀氏。亭有山,亦以欧馀名之,即昇 (升) 山,在今浙江吴兴县东。此当以地为氏,省而为 “馀”,系出姒姓。⑤或云出自鲜卑族。然而郑樵注称: “《前燕录》有馀元、馀和、馀严崇,旧云 ‘鲜卑种类。’ 然既出傅氏无因出鲜卑。”(按:郑说不足以服人——同姓而不同源者比比皆是矣,何独 “既出傅氏,无因出鲜卑”?)⑥或出自羌族之党项人。《续通志·氏族略》称: “(西)夏有翰林学士馀精方。”⑦馀、余,古代为不同的两个字,各自为姓,自不同。今“馀”可简化作“”,馀姓或亦写作“”,馀、余二姓遂混而为一。

《姓氏词典》 称: 战国时燕有馀崇; 《中国姓氏大全》载: 十六国时后燕有馀蔚,扶馀王。南朝宋有馀庆; 隋代有馀璋。

猜你喜欢

  • 北丘

    读音:běi qiū【源】 见《姓苑》(7,9,12,15)。居于北丘者,因以为氏,如东丘之类(60,62)。【变】 亦作〔北邱〕(12,17)。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

  • 仲良

    读音:zhòng liáng鲁有仲良氏。(见《韩非子》)。又作仲梁。八儒有:子张氏、子思氏、颜氏、盂氏、漆雕氏、仲良氏、孙氏、乐正氏。(见《小学绀珠·艺文类》)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据

  • 福子

    读音:fú zǐ【源】 以族系为氏(21)。【人】福子丹,齐大夫,见《国语》(7,12,15)。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齐大夫福子丹”,“以族系为氏”,有福子氏; 或为福氏

  • 读音:Tóng童姓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上古时期黄帝的后裔,黄帝有个儿子叫颛顼,他的儿子名老童,其后人以祖上名字中的字为氏。童姓发源于山东北部。魏晋南北朝时期,向南迁到今安徽

  • 徒河段

    读音:Túhéduà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氏急就篇》注云: “鲜卑姓。源于段姓。晋幽州剌史鲜卑人段匹䃅从弟末波改姓此氏。徒河, 春秋名屠河, 汉设置县。故城在今辽宁锦州

  • 读音:Ān【源】 ①古严国之后。唐尧时许由之友严僖乃其后也,见《姓考》(17)。②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之讳,改为严氏。魏晋之际,有复姓庄者,故有庄、严二氏(11,12,17,60)。③丁零人姓

  • 读音:chǔ汉有北海太守处兴,盖处子之后。(见《风俗通》)伯益之后有处氏。(见《路史》)处,望出颍川、沛国。(见《尚友录》)

  • 謨爾齊里

    读音:Móěrqílǐ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噶哈地方。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作“谟勒齐哩”。

  • 太公

    读音:tài gōng【源】 ①太公叔颖之后有太公氏,见《世本》(4,17,23)。②系自姜姓。周太公吕望(即姜子牙)之后(60,62)。【变】 一作〔大公〕(7,24)。【布】 大陆有此姓(91)。

  • 读音:Yī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