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uí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随国(故城在今湖北随县南)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系自祁姓。陶唐氏之后,周时杜伯之子隰叔奔晋,隰叔之孙士会为晋上卿,食采于随(故城在今山西介休),谓之随会,子孙以邑为氏(5,6,7,17,60)。③随作笙,见《世本》。女娲之臣,随姓当出此(60)。【变】隋文帝以周齐不遑宁处,故去辵作隋(11,12)。【望】河南、清河(17,60,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随何,汉时博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涉县,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 《世本》 注云:“随作笙。(注): (随),女娲臣。随姓当出此。” ②郑樵注云: “ (随),侯爵,今随州是其地,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 据 《路史》 亦注: “春秋时有随国,楚灭之,有随氏。” 随为姬姓国,故此当系出姬姓。③或以邑为氏。郑樵又注: “杜伯之玄孙为晋大夫,食采于随,曰随会,子孙以邑为氏。” 杜伯为唐尧之裔,其玄孙会奔晋为士师,故为士氏,称士会; 食采于随,又称随会。故此当系出陶唐氏。《姓氏考略》据《潜夫论》亦注: “士会食采随,故氏随。望出河内。”春秋晋之随邑,在今山西之介休县东。

汉代有随河,护军尉; 明代有随鹍,鱼台人,仪封令; 清代有随人龙,邹平县教谕。

猜你喜欢

  • 伊蘇濟勒

    读音:Yīsūjǐlè【综】 辽时姓。辽时苏尔威汗分二舒敏为王,一曰伊苏济勒氏,国舅族也(24,63)。金代女真族姓氏。为金王室外戚族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苏尔威汗分二苏敏为

  • 读音:dàn【源】 ①原为但姓,音讹为淡(60,62,63)。②明时同州刘姓改为淡氏(60,62)。【望】 严陵(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陕西多此姓,约

  • 烏程

    读音:Wūchéng【源】 乌程县,故城在今浙江湖州。古有乌程氏居此,善酿酒,故以名县,见《后汉书·郡国志》(60,62)。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后汉书·郡国志》 云: “县名。‘

  • 读音:Zhā【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江苏高淳(305)、武进(314)、安徽淮南(362)、上海嘉定(351)、云南双江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监利、安徽之贵池、

  • 读音:Zhān詹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二是以国号为姓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遂

  • 读音:qín【源】①春秋时鲁大夫勤成之后,见《风俗通》(1,7,9,12,60)。②清时蒙古八旗中有勤氏,世居辽宁岫岩县朝阳乡,今属满族(183)。 【望】馆陶(17,418)。 【布】辽宁(92)、

  • 扎穆爾

    读音:Zhāmù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大凌河(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大凌河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lù【源】 汉初商山四皓有甪里先生,盖因其所居在甪里,其后有甪氏(7,12,15,16,17)。【变】 亦作角(60,80)。【望】 商山(17,418)。【人】 甪若汉,东汉时人,为甪里先生之

  • 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

    读音:Wūlǎnghànjí’ěrmòjí’ěrmǐn【综】 清蒙古镶黄旗有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氏(259,260)。

  • 博史

    读音:Bóshǐ【综】 彝族姓。四川盐边、云南大姚等地均有此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