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周敬王之子封于鄄(故城在今山东鄄城北)。为鄄氏(60,62)。【望】 曲沃(261)。【人】 鄄子士,春秋时卫大夫(7,11,1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陕西之韩城、河南之义马、湖南之冷水江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周敬王之子封于鄄,为鄄氏。”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鄄,春秋时卫邑,即今山东鄄城。
春秋时卫有鄄子士,为大夫。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周敬王之子封于鄄(故城在今山东鄄城北)。为鄄氏(60,62)。【望】 曲沃(261)。【人】 鄄子士,春秋时卫大夫(7,11,1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陕西之韩城、河南之义马、湖南之冷水江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周敬王之子封于鄄,为鄄氏。”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鄄,春秋时卫邑,即今山东鄄城。
春秋时卫有鄄子士,为大夫。
读音:rèn吴兴郡四姓有纫氏。(见《姓氏考略》)
读音:chāo【源】 见《元和姓纂》(6,15,21)。【望】临川(418),临淄(17,60,62)。【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超喜,汉时太仆(9,11,21)。超华,明时江西宜黄人,正德中
读音:Fùshǔ【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有得封负国(舜迁国于负黍,见《夏世纪》。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至春秋并入郑国,后有负氏、负黍氏(19,21)。
读音:Fúhóulóng《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北周有大将军伏侯龙·恩。”疑此即 《续通志·氏族略》所收之伏俟龙氏,盖因侯、俟形近而讹; 恩为惠之讹。参见“伏俟龙”条。
读音:Tá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原籍无考(23,63,180,260)。【变】 后改为唐氏(180)。【人】 清正蓝旗满洲护军傅勒和之妻为唐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
读音:Chí【音】 亦音Shǐ(75)。【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及《康熙字典》(62,80)。【布】 大陆有此姓(91)。《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Nuòbiān【源】彝族姓。四川西昌有此姓(375)。
读音:Yú虞姓来源于国名。一是源于妫姓。帝舜的后人封于虞,建虞国,其子孙就以虞为姓。二是源于姬姓。虞国为周文王时分封的诸侯国,后虞国人以国名为姓,是为虞姓。虞姓春秋时已分布于山西、河南一带,战
读音:sháo【源】 ①鲁地名(或指春秋时勺梁,故城在河北望都东),因以邑为氏,见《姓谱》(21,60)。②系长勺氏,尾勺氏所改(60,62)。③宋绍兴年中,勾氏为避高宗赵构名,改姓勺(24)。④蒙古
读音:hēi jiān【源】 系自姬姓。周公黑肩之后(8,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路史》云: “周公黑肩之后为氏。”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