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ái

邰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姜姓。据说后稷为帝尧的农官,因功封邰,子孙就以邰为姓氏。二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大利稽氏,入中原后改为邰姓。

邰姓发源于陕西武功。唐中期,邰姓由山东临清迁居开封。宋靖康年间,邰茂任成都同知,三子分居贵州、湖南、湖北。邰中泰为宜城邰茂的曾孙,进士后任知县,知府,江淮节度使等职,兵败后居溧水长山。

邰姓历史人物有邰茂质,明代著名孝子。其母怕雷,每逢雷雨,茂质便以身护母。母亲去世后,每遇雷雨,他便赴母墓护之,雷止才归家。因茂质闻雷护母,成为“二十四孝”之一。邰中泰公,宋代大臣,曾任江淮节度使。曾经与文天祥联兵抗元,兵败未成。邰格之,明代制墨名家,世代制墨,是休宁派的创始人,亦是成套丛墨———集锦墨的创始人。现存有“文玩”、“世宝”、“蟠螭”等款墨。

邰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七十位。


【源】 ①系自姬姓(一说姜姓)。炎帝之裔,后稷为帝尧大司农,因功封邰(故城在今陕西武功西南),支孙以为氏(7,17,21,60)。 ②北魏时大利稽氏后改为邰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 ③土家(387)、满(344)、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平卢(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邰端,宋时儒林郎佥判连州(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乐亭,山东之平度、东平,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澄海,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汉、苗、满、蒙等民族皆有此姓。《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以国为氏。《说文解字·邑部》: “邰,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弃外家国。” 《康熙字典》据 《说文》 注云: 国名,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帝喾元妃,邰氏女也(按: 此“”,或作“”,音“”,亦作 “有台”。《姓氏考略》 注“”云: “出有台氏之后。后稷母姜嫄,有台氏女,望出武功。”) 生弃,为后稷,后封於邰。是周弃之前已有邰 (台) 氏,其外家也,系出姜姓,以国为氏。②或以邑为氏。《姓氏考略》 据 《说文》注云: “出自姬姓,后稷为尧大司农,以功封邰,支孙氏焉。”后稷,此指周祖姬弃,其封邑亦即古邰国,地在今陕西武功县。③ 《姓氏考略》 据 《周书》又注: “大利稽氏后改为邰氏。”④苗族之邰姓,或由欧姓所改。《中国人的姓名·苗族》 收载,未道其详。

明代有邰茂质; 清代有邰祈,任平南县知县。

猜你喜欢

  • 读音:Táng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盖县之盖州镇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盖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刀喀

    读音:Dāokā藏族姓氏,本庄园名,以之为氏。出自卡西氏(源於惹氏族)。清代西藏地方噶厦政府之噶伦有刀喀·夏仲。参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 伊樓

    读音:Yīlóu《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觿》 注云: “即伊娄氏。”

  • 圖爾佳

    读音:Túěr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原籍无考(23,63,260),后居辽宁新宾(180)。【变】 ①后改为图氏(180)。②清镶蓝旗满洲亲军阿萨忽之妻为图尔吉氏(260),〔图尔吉〕似即图尔佳

  • 維元

    读音:Wēiyu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

  • 雅克布哈岱

    读音:Yǎkèbùhǎ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颜不草岱”。

  • 士思

    读音:shì sī【源】 春秋时晋大夫士思之后,见《姓苑》(17,62)。【人】 士思癸,春秋时晋人,见《汉书·古今人表》(6,12,15)。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将其归入“

  • 罕扎

    读音:Hǎnzhā【源】 清满州八旗姓。世居巴颜罗(23,63,180,260)。【变】 ①后或改为韩氏(180)。②一作〔韩扎〕(260)。③清满洲镶黄旗有罕察氏(259)。〔罕察〕似即罕扎之异译。

  • 读音:Yáo【源】帝尧之后,支孙以为氏(7,9,12,17,60)。【变】后有加食部为饶氏者(62)。【望】上党(17,21,418),河间(12,21)。【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尧暄,北魏

  • 读音:Hù【综】 源出不详。江西丰城有此姓(357)。现行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山西之阳泉、运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松江县公安局提供。《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