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ú

【源】 ①系自姜姓。孤竹君,殷汤时所封(亦作觚竹),汉时属辽西郡,故城在今河北卢龙南12里,孤竹君姓墨胎氏,有二子为伯夷和叔齐,有让国之贤,子孙以国为氏(6,9,11,17,60)。②汉时夜郎侯姓竹,见《后汉书·西南夷传》(7,37,60)。其传说是,有女子浣于遯水,有3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7)。【望】 东莞、辽西、东平(17,21,60,418)。【布】 台湾(64,68,261)、河北丰宁、四川、湖北等地均有此姓。【人】 竹鲁,汉时东莞人,下邳相(6,21)。竹多同,汉时夜郎国之君(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平度、昌乐,山西之大同、长治,陕西之韩城,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仡佬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孤竹君,成汤封之辽西,至伯夷、叔齐有让国之贤,子孙以竹为氏。”“孤竹”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北卢龙至辽宁朝阳一带,姓墨胎氏。②《姓氏考略》 据《江汉丛谈》 注云: “汉夜朗侯生于竹中,以竹为姓。”今仡佬族乃古夜朗国之主体民族。仡佬语称“盖脑”。汉意为 “”,以竹为图腾,遂以为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载: “夜朗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朗侯,以竹为姓。”

汉代有竹曾,下邳伯 (此从 《郑通志》; 《姓氏词典》 作“竹鲁”); 又有竹晏,枞阳侯; 唐代有竹承枸,开元末为宣州刺吏; 南唐有竹梦松; 明代有竹祥,太仆寺少卿; 清代有竹缘猗,顺治乙未进士。

猜你喜欢

  • 吐耐

    读音:Tǔnài【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沧源岩帅上班老,汉姓为王(161)。

  • ⾻匹那征

    读音:Gǔpǐnàzhēng【源】 西夏人复姓(95)。

  • 阿魯温

    读音:Ālǔwēn【源】 元时人姓。系阿儿浑氏之异译。【变】 ①元时杭州路治中道吾,阿鲁温氏,孙浦博,占籍嘉兴魏塘,明初累官起居注,因其名定“浦”为姓(399)。 ②咬童,阿鲁威氏,元时由中

  • 读音:xù【源】 见《姓苑》(15,21,60)。【布】 浙江萧山(209)、江苏高淳(305)、广西钦州(364)、湖北蒲圻(372)、贵州赤水(44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

  • 读音:jiān【源】 见《姓苑》(9,11,12,21)。【望】 楚郡(17,418)。【人】 肩龙,金时宣宗时臣(21)。肩固,明时泰和人,洪武中贡士(21,24)。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 多爾袞

    读音:Duō’ěrgǔn/Dorgun【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爱珲城(一作爱湖城)、索伦等地(23,63,180,260)。【变】 清满洲正黄旗中有铎尔衮氏(259)、〔铎尔衮〕似即多尔衮之异

  • 成尼

    读音:Chéngn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辽阳(23,63,180,260)。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亦有成尼氏(256)。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辽阳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Gòu/Gow【源】 见《中国姓氏大全》(91)。又,仡佬族有此姓(104)。【布】 四川成都、北京(91)、台湾花莲(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唐括

    读音:táng guā【源】 金时女真人姓。唐括,女真部落,又译唐古、唐适、同古等,世与金皇室完颜部通婚,以帅水(今呼兰河北支通肯河与双阳河)为居住中心(397),以部为氏(17,21,57,60,7

  • 读音:Sù《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