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òu

【源】 ①系自姒姓。夏帝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后缗方娠,自窦(即孔穴)逃出,奔有仍(故城在今山东济宁)而生少康,少康生二子曰杼、曰龙,龙于中兴后留居有仍,遂为窦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古地以窦名者甚多,窦氏必以地为氏(60,62)。③魏晋时氐人姓(60,242)。④河南窦氏,源出鲜卑没鹿回部。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之孙勤,魏穆帝赐姓纥豆陵氏,勤之五代孙岩随北魏孝文帝徙居洛阳,遂为洛阳人,并改纥豆陵氏为窦氏,见《魏书》(70,242)。⑤东晋末后秦姚苌时,南羌有窦姓,见《晋书》(242)。⑥傈僳族怒饶时氏族名,汉姓为窦(150)。⑦蒙古、满(344)、怒(222)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观津、河南、扶风、河西(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2%.尤以江苏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窦姓人口21%。【人】 窦犨,春秋时晋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其人数虽不很多,但分布很广,南北方皆有。除汉族而外,蒙古族、怒族、彝族、傈僳族、侗族等均有窦姓。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魏县、河间,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云南之路南、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系出姒姓,夏少康王之后裔。夏王相 (禹子夏启的重孙)遭有穷之难而被杀。 其妻后缗有孕, 自窦 (狗洞) 逃出奔归有仍,而生少康。少康中兴,其子杼龙留居有仍,遂以窦为氏。②为 “窦公” 氏所改。战国时魏有窦公,后以 “窦公” 为氏,或改为单字姓 “”。③乃“纥豆陵” 氏所改。纥豆陵氏为代北地区之三字姓。北魏孝文帝令其改为单字姓 “”,此乃截取“纥豆陵”之第二音节“”,并谐汉姓 “” 而得。④出自历史上之氐族。《魏志》 载有氐王窦茂,其后裔即以窦为姓; 或改姓 “”,音仍为dòu。⑤ 《姓氏考略》注云: “古地以窦名者甚多,窦氏必以地为氏。”

汉代有窦国、窦宪、窦武; 唐代有窦建德; 明代有窦承芳。

猜你喜欢

  • 读音:Mì【源】 见《氏族博考》(16)。【变】 亦作〔汩(Gǔ)〕(76,86),误。【人】 汨澄,明时浔州(故治在今广西桂平)人,正德中任彭泽县主簿(15,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

  • 阿離

    读音:Ālí《姓氏词典》 引 《金史》 收载。其注云: “金有阿离补、阿里合懑。”未详其源。(按: 当即“阿里” 之别译,为女真族姓氏。参见 “阿里”条; 又: 阿,《姓氏词典》

  • 叱靈

    读音:Chìlíng【源】 叱灵为西秦一部落(12,21,60)。西秦乞伏国仁之先有叱灵部,见《西秦录》(60),以部为氏。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鲜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乞伏

  • 噶巴喀

    读音:Gábākā【综】 清时满洲人姓。噶巴喀翁果尔海,清满洲镶黄旗人,乾隆中平台湾有功,于骑都尉世职,平廓尔喀有功,图形紫光阁(72)。一作〔噶尔巴喀〕(436)。

  • 读音:yóu【综】 宋嘉熙进士犹道明(15,24,62)。《正字通》作犹道明。犹字省笔虽为犹,然用之于姓则有别,《正字通》误也(63)。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正字通》云: “犹

  • 斛黎

    读音:Húlí【综】 东晋末夏国赫连勃勃之尚书斛黎文,见《南燕录》(21)、《通鉴》(24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其注云: “《西夏录》有尚书斛黎·文。”则当出自

  • 读音:xìng【源】 见《姓苑》(7,12,60)。【望】 齐郡(17,418)。【布】 安徽淮南(362)、四川(59)、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永修、山西之忻

  • 斯琴

    读音:Sīqín现行蒙古族“姓氏”。今辽宁之昌图有分布。此姓系昌图县公安局提供。(按: 蒙古族常以 “斯琴××”取名,如斯琴高娃、斯琴塔娜。或作“斯钦”,如斯钦夫。以 “娃”、“娜” 为尾

  • 呢塔拉

    读音:Nítǎlā【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王来之妻为呢塔拉氏(260)。

  • 读音:shēn【源】 见《万姓统谱》(15)。或系申字加人以别申氏(63)。【布】 江西宁都(280)、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伸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