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uáng

【源】 ①相传为古代三皇之后,因氏,见《风俗通》(1,12,15,60)。三皇之说不一:一曰天皇、地皇、人皇,二曰伏羲、女娲、神农,三曰伏羲、神农、祝融,四曰燧人、伏羲、神农。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父称皇氏(9,11,12,15,17)。盖古者冠字,而六十称父,别为两氏,于理有稽(7)。 ③春秋时郑公族亦有皇氏,见《姓考》(17,62)。 ④彝族姓(130)。【望】 吴郡(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皇瑗,春秋时宋司徒(7)。皇象,三国时江都人,累官青州刺史(21,60)。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昌乐、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甘肃之永登,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三皇之后,因氏焉。”“三皇”,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所指不一。或云: 天皇、地皇、人皇; 或云: 伏羲、女娲、神农; 或云: 伏羲、神农、祝融; 或云: 燧人、伏羲、神农。郑樵将其归 “以爵为氏”之列,欠妥。远古之时断无此爵。②《姓氏考略》注云: “出自子姓,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 (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作 “宋戴公充石,字皇父……”,误。) 其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 ‘父’ 称‘皇’ 氏。”

春秋时郑有大夫皇颉、皇辰、皇戌; 宋有皇野;齐有皇士; 汉代有皇初平; 南朝梁有皇犬子; 隋代有皇冲; 宋代有皇镇,嘉熙进士; 明代有皇言村,稷山尹。

猜你喜欢

  • 矍相

    读音:Juéxiàng【源】 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矍相(故城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西),因氏(6,7,12)。亦见《姓苑》(6,7,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鲁大夫

  • 读音:Bǎn【源】 春秋时郑大夫游昄之后,见《姓源》(17,63)。即眅。《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姓氏寻源》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游姓,系春秋时郑国大夫游昄的后代。”一作“

  • 读音:gōng【源】 见《姓苑》(15,62)。【布】 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 攻生单,汉时人,见《奇姓通》(15,20,2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

  • 读音:liáo宋微子后。(见《路史》)

  • 哈達納喇

    读音:Hàdánàlǎ【综】 清时满洲人姓。亦作〔哈达那拉〕(254)。哈达纳喇玉麟,清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六十年进士,历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61,72,254)。

  • 馝邦

    读音:Bìbāng北魏时复姓,乃少数民族姓氏。后或改为邦氏。《广韵》 有载。或作 “馝邗”、“馝邘”、“馝刊”,亦作“馥邦”、“馥邗”,盖皆形近而讹,莫辨真伪,姑兼收并蓄。

  • 斛穀

    读音:Húgǔ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晋书》注云: “即斛粟氏。”南燕有斛穀·提,慕容超将。

  • 柰曼

    读音:Nàimàn【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敖汉、兀鲁特(一作乌噜特)等地(23,260)。柰曼原为辽时部落名,当以部为氏(23)。在辽、金、元时称乃蛮(57)。【变】 一作〔奈曼〕(260)。

  • 箴尹

    读音:zhēn yǐn【源】 ①系自芈姓。楚大夫箴尹克黄之后(6,12,15,17,60)。②春秋时陈大夫鍼无咎奔楚,为箴尹,因氏,见《姓考》(17,62)。 【变】 一作〔鍼尹〕(60)。历史上罕见

  • 读音:Zhà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浙江之椒江、山西之灵石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