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
【源】 东关,春秋时晋之门名,其先守关大夫,以地为氏,见《风俗通》(1,7,17)。【人】东关嬖五,春秋时晋人(7,12)。东关义,汉时将军,封北亭侯(7,9)。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当是“以地为氏”——居于东关而得氏。周代晋有东关·嬖五,疑乃东关氏之始。
汉代有东关·义(或引作“东关襄”)将军,北亭侯。
【源】 东关,春秋时晋之门名,其先守关大夫,以地为氏,见《风俗通》(1,7,17)。【人】东关嬖五,春秋时晋人(7,12)。东关义,汉时将军,封北亭侯(7,9)。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当是“以地为氏”——居于东关而得氏。周代晋有东关·嬖五,疑乃东关氏之始。
汉代有东关·义(或引作“东关襄”)将军,北亭侯。
读音:Zhāsàkè【综】 清镶白族蒙古马甲巴图之妻为查萨克氏(260)。
读音:mò【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罕见姓
读音:Kùmùtú【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倭济爱满、那木都鲁、哈特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倭济、爱满、那木都鲁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读音:Hèshèlī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金代,为女真族姓氏。本为部落名,后以部为氏,乃女真之白姓。辽译作“纥石烈”,金、元皆作 “乞石烈”,
读音:gōng zh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季悼子之子名鞅,字公之,鞅之子懿伯柎遂以王父字为氏(6,7,17,60)。【人】 公之鱼,春秋时鲁国大夫(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
读音:róng【源】 见《海篇》与《直音》(15,21)。【布】 浙江余姚有此姓(389)。现行罕见姓氏。今浙江之馀姚有分布。《中文大字典》亦收载,其注引《万姓统谱》云:“狨,出《海篇直音》。
读音:gōng shuài本公师氏,避晋景讳,改为公帅。(见《姓谱》)
读音:ngwà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
读音:Chájiān【源】 西夏人姓(95)。
读音:liǎo【源】系自姬姓。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故城在今河南固始东之蓼城岗),后为楚公子变所灭,子孙以国为氏(6,7,12,15,17)。【变】又作鄝(91)。【望】太原(17,60,4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