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ēng

曾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出自姒姓。夏王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建立鄫国。后国灭,子孙后代遂用原国名“”为氏,后去邑(阝)旁为曾,表示离开故城。

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苍山西北一带。西汉末年避乱迁入江西、广东。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四川、河南、湖北已有曾姓居住。唐朝时期,曾姓遍布全国,成为中国著名大姓之一。元明时期,曾姓有渡海赴台湾者,进而远迁东南亚、欧美地区。如今曾姓在我国人口众多,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为多。

曾姓历史人物有曾参,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以孝顺著称,奉养父亲必有酒肉,撤下必请父亲允许,孟子称为“养志”。后被尊为“宗圣”。曾巩,北宋文学家,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宋朝嘉祐年间进士,曾经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他是欧阳修的学生,也为王安石所赏识。其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作品《元丰类稿》。

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八十五位。


【源】 系自姒姓。鄫为子爵国,沂州承县(故城在今山东枣庄)东80里故鄫城是也。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周襄王六年,莒灭鄫,鄫太子巫仕鲁,遂去邑为曾氏,见《世本》(4,6,7,17,60)。②京(104)、彝(130)、土家(387)、布依(131)、满(344)、苗、黎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鲁国、卢陵、东鲁(17,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4省曾姓约占全国汉族曾姓人口66%。【人】 曾参,春秋时孔子弟子(15,21)。【它】 台湾省曾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用曾根、曾我、曾山、曾田等日本姓,这些日本姓中乃含有曾。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全部恢复原姓(65)。


现行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市有分布。酒泉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按: 曾,作为姓氏多读zēng; “”之céng姓,可能因方音而异读,疑即zēng姓。或为zēng姓之分族。)

猜你喜欢

  • 液史

    读音:Yèshǐ【源】 彝族姓。属狄俄耿安家支(375)。

  • 亞顧

    读音:Yàgù【综】 彝族姓。属沙玛家支(375)。

  • 山大欽

    读音:Shāndàqīn【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莫力登哈拉,汉姓为孟(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 “墨尔迪音”哈拉,后或改为单姓“孟”,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其音近之汉字孟而得。

  • 古孫

    读音:Gǔsūn【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大夫王孙贾之后为贾(音古)孙氏,后随音改为古孙氏,见《姓苑》(60)、《元和姓纂》(6,7,12,21)。历史上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 读音:wù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永修、山西之忻州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汉代有悮明极。

  • 胥余

    读音:xū yú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者也。(见《庄子·大宗师》)

  • 勿勞

    读音:Wùláo《姓氏词典》引《明史》收载。“明有勿劳波务。”未详其源。

  • 函洽

    读音:Hánqià【源】 见《姓苑》(7,9)。洽、冶二字相似,未必非函冶氏之讹也(7)。

  • 烈山

    读音:liè shān【源】 炎帝号烈山氏,其后以号为氏(11,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注“列”云:“亦作‘烈’。神农之世有烈山氏。”《姓氏考略》 注“列山”

  • 读音:Cān现行极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市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新余市渝水公安分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歺”之音cān,疑其为“餐”字不规范简化。然“餐”姓亦极罕见。《汉语大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