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合丹
【源】 元时人姓(57)。【变】 ①亦作〔晃合坛〕(57)、〔晃忽摊〕、〔晃兀摊〕(13)、〔鸿和坦〕、〔哈坦〕(24)、〔儿合丹〕(61)。②晃答豁儿,元太祖时为火儿赤(官名);速亦客秃,元太祖时授千户,均晃豁坛氏,见《新元史》(399)。〔晃豁坛〕似即晃合丹之异译。【人】 伯八,晃合丹氏,元世祖时万户,守欠欠州(57,61)。
【源】 元时人姓(57)。【变】 ①亦作〔晃合坛〕(57)、〔晃忽摊〕、〔晃兀摊〕(13)、〔鸿和坦〕、〔哈坦〕(24)、〔儿合丹〕(61)。②晃答豁儿,元太祖时为火儿赤(官名);速亦客秃,元太祖时授千户,均晃豁坛氏,见《新元史》(399)。〔晃豁坛〕似即晃合丹之异译。【人】 伯八,晃合丹氏,元世祖时万户,守欠欠州(57,61)。
读音:Yíng【综】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Qièliè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怯烈歹(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齐哩克岱〕(24)。
读音:Chēɡénuòtè【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七十九之妻为车格诺特氏(260)。
读音:téng shū【源】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错叔绣封于滕(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15里),为滕侯,史称滕叔绣,其后为氏(6,7,12,15,17)。 【人】滕叔辛,楚考烈王时大夫(12)。历史上罕见
读音:Tì【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北京、上海等地均有此姓(91)。【人】 惕龙,明时福建龙溪(今并入海澄)人,正德中任广东泷水县(故城在今罗定)知县(15,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
读音:Fúyǔ【综】 代北姓。后改为河南羽氏(7,15,27)。《姓氏词典》据《魏书·官氏志》收载。其注云: “北魏姓。弗羽氏后改为羽氏。”
读音:Yān【综】 源出不详。北京有此姓(92)。《姓氏词典》 收载,“ 《希姓录》 有阉喜宁。” 未详其源。
读音:Yètángbā古代吐蕃族姓氏。吐蕃自达磨贊普被杀后分裂为四。其一在前藏,即拉萨王系。此系又分而为六,其中之一即业塘巴氏,当以部族为氏。
读音:Suǒjǐyǎl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大凌河(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大凌河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bǎo饱,姓,宋添差通判临江军事饱安盈。(见《正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