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ài

戴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谥号为姓氏,源于子姓。春秋宋国国君戴公的后人,戴公为死后谥号,其子孙遂以谥号为姓氏。二是殷氏改戴姓而来。周武王灭商,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姓氏,称殷氏,其后有改姓戴的。三是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有戴国,灭亡后,其国人遂以戴人姓。

先秦时,戴姓主要在豫东一带繁衍,后迁居谯郡亳州,形成谯郡郡望。西汉时,有部分戴姓人从豫东迁往豫南,也有部分从毫南迁往广陵(今江苏扬州)者。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戴姓在江浙一带分布广泛,且有徙居今安徽、湖北者,唐初入闽,盛唐之际,戴姓在陕西、山西、湖南、江西等地均得以发展繁衍。宋元之际,戴姓人有南迁福建、广东者。明洪武年间,戴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迁于陕西、安徽、山东、河北、东北、江苏等地。清代时有迁往台湾者。如今,戴姓主要以江苏、浙江两省为多。

戴姓历史人物有戴德,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宣帝时,立为博士,称“大戴”,编有《大戴礼记》,为古代各种有关礼仪论述的集录。戴圣,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宣帝时,立为博士,世称“小戴”,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戴逵,东晋学者、雕塑家、画家。博学儒雅,言谈高妙,多才多艺,琴书画均有很高造诣。擅长雕塑及佛像铸造,首创干漆夹绽雕塑法。戴震,清思想家。少时勤学好问,成年后,对经学、天文、历算、地理、音韵训诂等均有深入研究,为乾隆时期“皖派”考据大师。治经反对师法汉儒,主张以原经典本身为主,属古文经学。学者段玉裁、王念孙父子皆从其学。著述丰厚,所著多入《戴氏遗书》。

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一十六位。


【源】 ①系自子姓。戴,周时小国(故城在今河南兰考境旧考城东南五里),后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12)。②宋戴公之后,以谥为氏(6,11,12,60)。③殷氏有改为戴氏者,以义改也,见《鼠璞》(60,63)。④清满洲八旗姓达尔充阿氏、戴佳氏等后均改为戴姓(180)。今满族姓(344)。⑤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汉姓有涂、戴(192)。⑥瑶(118)、回(178)、蒙古(255)、土家(287)、台湾土著(65)、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江苏、浙江等省均有此姓,2省戴姓约占全国汉族戴姓人口53%。【望】 谯国、广陵、清河(17,21),谯郡(418)。【人】 戴不胜,春秋宋大夫(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乐亭,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藏、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周不得姓之国),开封封邱县戴城是其国。隐公十年,郑人伐取之。或云: 旧考城县是,为宋人所灭,改名谷城,子孙以国为氏。”②又云: “宋戴公之后亦为戴氏,是以谥为氏者。” 此当系出子姓。③ 《姓氏考略》 注引 《鼠璞》 云: “殷氏有改为戴者,以义改也。”④或为满族姓戴佳氏所改。

汉代有戴德,信都王太傅; 东晋有戴逵; 唐代有戴嵩; 宋代有戴复古;清代有戴震、戴望。

猜你喜欢

  • 读音:shào【源】 见《姓苑》(15,21)。【布】 甘肃渭源有此姓。【人】 稍腾汉,明时安定人,正德中任知州(15,21,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苑》亦收

  • 读音:Yá【音】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362)、山西绛县(324)、山东沂水(332)、新泰(359)、台湾苗栗(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老河口,河北之黄骅

  • 樓冷

    读音:Lóulěng【源】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435)。

  • 读音:Dìnɡ【综】 源出不详。上海、甘肃兰州等地均有此姓。

  • 可頻

    读音:Kěpín【源】 南北朝时太原人王雄,永安末从贺拔岳入关,授征西将军,北魏孝武帝西迁,授都督,封临贞县伯。西魏大统年进爵公,西魏恭帝拓拔廓,赐其姓可频氏(7,9,17)。【布】 今北方有此姓(9

  • 索囉恰

    读音:Suǒluóqià【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雅尔湖(23,63,180,260)。【变】 亦作〔索罗恰〕(63,180)、〔索络恰〕(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雅尔呼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

  • 蒙敦

    读音:Méngdūn【综】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蒙敦氏(256)。

  • 體覺

    读音:Tǐjué【源】 彝族姓。属阿黎家支(375)。

  • 布拉

    读音:Bùlā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Yáo【源】 皋陶王于曲阜,是为偃姓。六、蓼皆偃姓之国,其后有谣氏(5,62)。皋陶即咎繇,故称谣氏出咎繇也(60,62)。【变】 一作繇(60)。【布】 辽宁沈阳、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