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ùn

【源】 ①原姓郓,后改为恽氏,见《姓考》(17)。②系自熊姓。春秋时楚成王,名熊恽,子孙以王父名为氏(60,62)。③汉时平通侯杨恽,因好发人阴伏,由是多怨,后为汉宣帝所斩。其子孙避仇家,以父名为氏,见《茗柯文编》(60,62)。【望】 番阳(17,418)。【布】 湖北钟祥(388)、台湾(64,68,261)、江苏武进(314)、常州、江阴等地均有此姓。【人】 恽文,宋时武进人,宝庆二年科榜,任著作佐郎(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及大同、湖北之武昌、安徽之泾县及霍山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归“上声”部。《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据 《茗柯文编》 注云: “汉杨恽之后,其子避难,以父名为氏。”则此 “” 系杨姓所改。杨恽,原封平通侯,后被汉宣帝以 “大逆不道” 罪腰斩,其妻、子徙酒泉郡(今甘肃酒泉),避仇家而改姓恽。②又注: “或云: 其先出楚成王,为熊姓,盖以成王名恽故也。”若系楚成王之后,则似当系出芈姓。望出番阳。

明代有恽巍、恽签、恽绍芳,俱进士; 清代有恽寿平,武进人; 现代有恽代英。

猜你喜欢

  • 吔咥

    读音:Yědié历史上关西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上音 ‘野’; 下音 ‘絰’。”《姓氏考略》注“野咥”云: “后魏姓。一作 ‘虵絰’; 又作 ‘吔咥’”。《中国姓

  • 士?

    读音:shì wěi晋隰叔为士氏之祖。士��其子也,为晋士官,故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

  • 读音:tóng【源】 ①系自姒姓。周时彤伯,盖系彤城氏之后,见《史记》(60,62)。②系自姬姓。周成王支庶封于彤(故城在今陕西华县),后以国为氏,见《路史》(11,12,17,21,60)。【变】

  • 读音:tí见《韵会》。

  • 读音:líng【源】 ①伏羲裔孙、商时诸侯逢伯陵之后(60,62)。②尧帝之子为丹朱,丹朱之孙为陵,其后有陵氏(17,60,62)。③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陵尹喜之后,以官为氏,见《姓考》(17)。④

  • 读音:biǎn【源】 相传为黄帝时名医扁鹊之后(15,17,60)。春秋时良医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人,其医术与黄帝时扁鹊相类,故称扁鹊(17,26)。【望】 渤海、南阳(17,21,60,418)。

  • 伊涅

    读音:Yī'niè《姓氏词典》引《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伊涅达干。”未详其他。

  • 信奔

    读音:Xìnbèn【综】 瑶族姓。世居云南麻栗坡南温河之蓝靛瑶有姓信奔者,汉姓为盘(117)。

  • 读音:Zhū【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及《新编千家姓》(73,91)。汉族及海南黎族均有此姓。 【布】 浙江上虞(279)、广东顺德(363)、高州、湖南宜章(377)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

  • 阙门

    读音:què mén阙庆忌,邹人,申公弟子,为博士,为胶东内史。(见《汉书·儒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