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ǔ

庾姓主要来源于官名。周时,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庾廪”,其后代以官为姓。

庾姓早期活动于中原一带,如今庾姓分布以广东为多。

庾姓历史人物有北周文学家庾信,世称“庾开府”,善作诗赋、骈文,与徐陵齐名,同为宫廷文学的代表,时称“徐庾体”。

庾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三位。


【音】 又音俞(Yú)(17)。【源】 ①唐尧时封国中有庾侯,见《国名纪》(17)。子孙以国为氏。②春秋时有庾子国,其后有庾氏(17)。③唐尧时掌庾大夫(主管斗量粟米之事),其后以官命氏(6,9,12,17)。④周时有司庾廪之官,故亦有庾氏,见《姓考》(62)。⑤代郡庾氏,世典牧畜,东晋末代国昭成帝拓拔什翼犍时归魏。匈奴浑庾部之归魏者,改为庾氏(70)。【望】 新野(17),颖川、济阳(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庾皮,春秋时晋大夫(17,21)。庾及,北魏时河南代人,中部大人(242)。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新会、广西之荔浦及灌阳、四川之长寿及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彝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尧时掌庾大夫以官命氏。至春秋时周有大夫庾皮,皮子过。邑于缑氏。卫有庾公羌 (按:《左传》作庾公差; 《孟子》作“庾公之斯”; 《中国姓氏大全》 则引作 “庾公元斯”,又作 “庾公差”),望出颍川、新野、千乘、齐郡。古代露天积谷处称“”。掌庾大夫,即职掌庾廪的官员。

汉代有庾胜,武帝时杨仆裨将; 晋代有庾亮; 北周有庾信,诗人; 元代有庾天锡,大都人,戏剧家。

猜你喜欢

  • 读音:Hún【源】 吴人姓(12)。见《姓苑》(9)、《姓书》(414)、《纂文》(7,11,15,17)。【望】 河南(17,418)。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中文

  • 烏質

    读音:Wūzhì【源】 突厥酋长有乌质氏(60,62,63)。历史上突厥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突厥酋长有乌质氏。”

  • 读音:Yù【源】见《姓氏急求篇》(11)。一说,即郁姓(91)。 【人】彧弘,晋时中常侍(11,17)。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其注云: “晋有中常侍或弘。”未详其源; 《中国姓

  • 阿塔力吉歹

    读音:Ātǎlì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按:《续通志·氏族略》认为 《辍耕录》之“阿塔力吉歹、阿塔(塔,又作“达”)里吉歹、

  • 读音:shù【音】 庶氏有Shù、Zhù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庶(Zhù)姓。【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族之后,以非正嫡,号庶氏(11,17,60)。②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大夫庶其来奔鲁,其后为庶氏

  • 阿罗

    读音:ā luó车师后部王阿罗多。见《汉书》:姓阿罗,名多。(见《姓氏考略》)

  • 俟力戊

    读音:Sìlìwù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俟力伐” 云: “代北人姓,后改为鲍氏。‘伐’ 一作 ‘戊’; 一作 ‘代’。”盖伐、代、戊形近似而讹误。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 桑丘

    读音:sāng qiū【源】 黄帝之子少昊号穷桑氏,亦曰桑丘氏,六国时著《阴阳书》之桑丘子即其裔,见《玉嘉拾遗记》(7,17,21,60)。【布】 汉时下邳有桑丘氏(6,12)。【变】 《汉书》作〔桑

  • 蘇南

    读音:Sū'nán《姓氏词典》引《宋史》收载,“宋有苏南党征。”未详其源。

  • 伯有

    读音:bó yǒu【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玄孙良宵字伯有,子孙以字为氏(7,12,17,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姬姓,郑穆公玄孙良霄字伯有之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