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恧
读音:Wéinǜ
【综】 西夏人姓(31)。一作〔嵬〕(95)。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威纽〕(24)。
【综】 西夏人姓(31)。一作〔嵬〕(95)。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威纽〕(24)。
读音:zǐ guó郑穆公生子国发,其后为子国氏。(见《世本》)郑公子发,字子国之后。(见《万姓统谱》)
读音:jī【源】 为丌官氏所改。春秋时鲁有丌氏,见《孔宙碑》(60,62)。【望】 天水(17)。【布】 河南洛宁(294)、台湾台北、嘉义(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它】 一说作亓氏(17
读音:Gōng xī公西姓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公族,为季孙氏支系之一,与鲁国国君同族,是鲁国三大贵族之一。公西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如今在河南浚县等地有少量分布。公西姓历史人物有公西赤,孔子弟子
读音:Sōu《姓氏词典》 引 《金史》 收载。“金有叟阿。” 未详其源。
读音:Hǔ【综】 音虎,黄帝之后有婋氏(60,62,63)。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音‘虎’。姓书云: ‘黄帝后有婋氏’。”
读音:Huǎnghuòtán元代蒙古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援引 《蒙古秘史》收载。(按: 疑此即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收晃兀摊氏之别译);《续通志·氏族略》译作“鸿和坦”。
读音:zūn【源】 古帝太昊时诸侯尊卢氏之后,见《风俗通》(1,6,9,12,17)。【望】 宛邱(17,418)。【布】 北京、沈阳(91)、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尊德,明时
读音:Wūlisī【综】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乌哩斯氏(259)。
读音:Yǎo/Yeau,Ya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Hèliùjūn《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收载,其注云:“北齐姓。”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