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uè

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职名称为姓,出自姜姓。上古时,有一种官叫“四岳”,专管祭祀三山五岳。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山是神灵,所以“四岳”官是很重要的官职,岳姓人家就是四岳官的后代。二是少数民族姓,如满族、维吾尔族都有岳姓。

秦、汉以前,岳姓主要以山阳地区为繁衍中心。南宋时,岳姓或渡过长江南下,或西入甘肃,或迁至西南地区。明初,山西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有一部分岳姓迁居台湾,后又有人远徙至东南亚地区。明末,岳姓进入云贵高原一带。清代以后,岳姓分布更为广泛,并有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的岳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如今岳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河南等省为多。

岳姓历史人物有宋朝岳飞,著名军事家。从小天资聪颖,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臂力过人。在宋金战争中岳飞战功卓著,威震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后来被主和派奸臣秦桧陷害入狱,最后和子岳云、婿张宪一并遇害。今天的杭州西湖畔,还有人们为纪念岳飞而建立的岳王庙,寄托后人爱戴之情。

岳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五位。


【源】 ①相传帝尧之臣羲和,掌天地四时之官,其四子掌四方诸侯,称四岳。四岳之后有岳氏(60,62)。②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4)。今满族姓(344)。③景颇族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等汉姓均为岳(166,168)。④蒙古(344)、土家(387)、台湾土著(65)、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山阳、邺郡(7,17,21,60,418)。【变】 宋时岳飞之子岳霆,避地湖北黄梅,改姓鄂氏(60,62)。【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四川、河南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岳姓人口54%。【人】 岳飞,宋时相州汤阴人,历授少保,河南北路招讨使、枢密副使,后为秦桧陷害而死,追封鄂王(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鸡泽、尚义、阜平、景县,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回、蒙、土家、景颇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 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当是四岳之后。” 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又云: “宋岳飞子霆、震,避难改鄂氏。” (按: 改鄂氏之说不足为信。盖岳飞被害。於孝宗时平反昭雪,嘉定中始追封为鄂王,断无预先知其封,且在难中以封为氏之理。 或称: 岳飞之后, 避难改岳为 “��”。) ②景颇族之岳姓,《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称:为 “恩昆” 所改。未道其详。

南宋有岳飞,字鹏举,汤阴人,抗金英雄,谥武穆,追封鄂王; 明代有岳仲,隐居不仕,号纯孝先生; 又有岳正,正统会元榜眼,谥文肃。

猜你喜欢

  • 佗駱技

    读音:Tuóluòjì《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乃 “佗骆拔”之误,盖“拔”、“技”形近而讹。)

  • 仁佳

    读音:Rén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司旺堡(23,63,180,260)。 【变】后改为仁姓(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司旺堡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

  • 读音:liǎo【源】系自姬姓。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故城在今河南固始东之蓼城岗),后为楚公子变所灭,子孙以国为氏(6,7,12,15,17)。【变】又作鄝(91)。【望】太原(17,60,418)。【人

  • 達朗古忒

    读音:Dálǎnɡɡǔtè【综】 清驻防察哈尔镶红旗中有达朗古忒氏(260)。

  • 賴陳

    读音:Làichén【综】 由赖、陈二姓合成,北京有此姓。《中国姓氏辞典》 收载,其注据《半月谈》1992年第18期称: “当代璧联姓,今广西省北海市有此姓。”

  • 读音:gèn【源】 见《姓苑》(15,21,24,60)。【布】 甘肃永昌(392)、贵州黎平(358)、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人】 艮当,汉时人,注《药经》(15,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

  • 希薩爾

    读音:Xīsàěr【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辉发(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辉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bá【源】 见《姓苑》(15,21)。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俱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注“拔” 云: “又写为 ‘茇’。” 由此可知: 茇、拔同

  • 轅紇

    读音:Yuánhé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即 ‘袁纥氏’。”详见“袁纥”条。

  • 读音:Nì【源】 春秋时陈哀公溺之后,见《姓源》(17)。亦见《姓苑》(7,9)。【变】 㲻为古溺字(6,7,17),亦作溺氏(17)。【望】 吴兴(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