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Kòu

寇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苏忿生为周武王司寇,卫康叔在周任司寇,他们的子孙都以官名为姓。二是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古口引姓,进入中原后改为寇姓。

寇姓早期在湖南一带活动。宋代以来,在陕西、河南、山西、黑龙江等地区均有寇姓分布。但寇姓一直称盛于上谷昌平(今河北昌平)。望族居冯翊郡(今陕西大荔)。

寇姓历史人物有寇恂,东汉上谷昌平人,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世代为地方豪强显赫人物。刘秀据河内时,任为河内太守,负责运输军需物资。历官颍川太守、汝南太守。后随刘秀出征过颍川,百姓拦路恳求:“愿从陛下那里再借寇君一年。”于是被留下抚慰百姓。后以“借寇”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为人刚直,官至参知政事。景德元年,辽军南侵宋朝边境,寇准任同平章事,力排众议,主张抗击金军,反对南迁,并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后遭小人谗言,被罢相。天禧初年复相,封莱国公。又被丁谓等奸臣排挤贬谪,死于雷州。仁宗时追赠中书令,谥忠憨。著有《寇莱公集》《寇忠愍公诗集》。

寇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五十六位。


【源】 ①系自己姓。黄帝之裔,在夏为昆吾氏,其后裔苏忿生为周武王之司寇,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1,6,7,9,12)。②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弟卫康叔为周司寇,子孙以寇为氏(7,60)。③司寇氏改为寇氏(69)。④汉时乌桓部有寇氏。辽东北平乌丸单于寇晏敦是也(12,17,60)。⑤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古口引氏为寇氏(12,17,60)。或为若口引氏所改(242)。⑥满族姓。其先属巴尔虎蒙古旗,世居辽宁岫岩(183)。⑦蒙古、回、苗等民族均有此姓(344)。【望】 冯翊、河南、上谷(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河南、吉林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寇姓人口42%。【人】 寇先,春秋时宋人(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景县,山东之平度、平邑、昌乐、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安徽之泾县,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周有苏忿生,为司寇,子孙以官氏焉。” 司寇氏,或略去司 (而为寇氏),然苏忿生之后为苏氏。此以司寇氏者,未必忿生之裔。②其又云: “卫康叔为周司寇,支孙以官为氏。”则此系出姬姓。③又云: “后魏改口引氏为寇氏。” (按: 其注“口引” 氏云: “改为冠氏。” “” 当为 “” 之讹)。④ 《姓氏考略》 注引 《陈留风俗传》 云: “浚仪有寇氏,黄帝之后。” 浚仪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北。望出冯翊、河南。⑤又据 《魏略》注云: “乌桓有寇姓。辽东北平乌丸单于寇晏敦是也。”⑥又引 《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古口引氏(改)为寇氏。”(按:古口引,疑即 “口引” 氏。)

春秋时宋有寇先; 东汉有寇恂; 后魏有寇谦之;宋代有寇准;明代有寇湄。

猜你喜欢

  • 读音:yuàn【源】 见《姓苑》(15,21,24)。系完姓所改(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院亨谦,宋时古田人,元祐中任德化县知县(15,21)。院宾,明时山西振武卫人,弘治

  • 填潰

    读音:Tiánkuì《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赤遂

    读音:Chìsuì【源】 晋时黄初平即得仙术,以方教授南伯逢,易姓为赤遂,自号赤松子(19,21)。

  • 读音:qiān西秦有谦屯,宋有谦开善。(见《姓氏考略》)

  • 黃周

    读音:Huángzhōu【源】 系黄、周两单姓所合成。祖藉湖北,台湾有此姓(236)。【人】 黄周星,字九烟,湖南湘潭人,本姓周氏,父逢泰,官江南,生星于金陵(即南京),为上元黄氏抚养,遂冒其姓为黄周

  • 读音:Lèng【综】 源出不详。江西宁都有此姓(280)。

  • 读音:Dùn《姓氏词典》 引 《金史》 收载,其注称:“金有钝恩”。未详其源。

  • 舍爾諾囉雅蘇

    读音:Shè’ěrnuòluōyǎs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一作〔赦尔诺络雅苏〕(260)。

  • 读音:Yǎn/Yean,Yen【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读音:Rì【源】 ①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见《左传》(60,62)。皆执掌推算岁时节候次序之官(60,91)。卜筮占候时日,通谓之日者,见《史记·日者传》注,日姓当本此(60,62)。 ②台湾土著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