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
【源】 ①安陵,周时小国(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其后以国为氏,见《国名纪》(17)。②战国时楚王嬖臣封于安陵(故城在今河南郾城),是为安陵君缠(缠一作繵),子孙氏焉(60,62)。安陵缠之女为楚王妃(7,1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据《战国策》注云: “战国时楚王嬖臣封於安陵,是为安陵君缠。子孙氏焉。”此当以国为氏。
楚王妃安陵氏。又,战国时有安陵·丑。
【源】 ①安陵,周时小国(故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其后以国为氏,见《国名纪》(17)。②战国时楚王嬖臣封于安陵(故城在今河南郾城),是为安陵君缠(缠一作繵),子孙氏焉(60,62)。安陵缠之女为楚王妃(7,1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据《战国策》注云: “战国时楚王嬖臣封於安陵,是为安陵君缠。子孙氏焉。”此当以国为氏。
楚王妃安陵氏。又,战国时有安陵·丑。
读音:qìng shī吴后有庆师氏。(见《路史》)
读音:xié mǎo【源】 金时女真人姓(21,60,71)。部人散居曷懒水、曷懒甸(今海兰河及其以南到朝鲜咸镜北道地)、木里门甸、徒门水(今图们江)等地,一部分西迁至术吉水(今松花江下游一支流,在郭
读音:Wàilá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乌拉岱”,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Jiān【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及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
读音:Jiāmólālái【综】 台湾土著姓。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即今苗粟南庄乡,赛夏族姓,意为“蝉”,归化后,改为潘姓(65)。
读音:ā fú gān【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
读音:Sū苏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周武王时期,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二是改姓,北魏跋略氏,改为苏氏。三是少数民族中也有苏氏。苏姓发
读音:Ēndǒng【综】 土族姓。汉姓为董(195)。
读音:Xīfǎq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绥分(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绥芬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Qiān【源】 见《姓苑》(15,21,24)。【人】 佥阳,明时河南汝阳人,成化间邢台县教谕(15,21,24)。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