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í

【源】 ①相传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60,62)。②相传后羿姓夷,故自虞夏时已有夷姓(7)。③系自妘姓。周时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即墨西之庄武故城),相传为陆终之子求言之裔,《左传》记,纪人伐夷,即此夷也(4)。④春秋时周大夫诡诸食采于夷(为周时畿内邑),即城父(故城在今河南宝丰东40里),其后以邑为氏(12,17,60)。⑤春秋时邾娄之后,见《路史》(17)。⑥湘西苗族龙姓中包涵有夷等小姓(116)。【望】 城阳(60,418)。【布】 上海(92)、嘉定(351)、江苏武进(314)、湖北黄梅(361)、四川(59)、台湾彰化(64)等地均有此姓。【人】 夷射姑,春秋时邾国大夫(21)。夷福,明时甘肃静宁人,正德中任福州卫指挥(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湖北之利川、山西之长治及榆次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云: “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②郑樵注云: “䢵 (按: 或作 ‘妘’) 姓, 春秋夷,诡诸之裔,子孙以国为氏。”诡诸之夷,古国名,杜预注云: “在城阳庄武县所治夷安县是其地。”即今山东即墨庄武故城。③又注: “逸民夷逸。”夷逸,周代隐士。④又注: “齐大夫夷仲年之后。”此当系出姜氏。⑤又注: “邾大夫夷射姑 (之后)。”且称:“夷氏有四: 夷诡诸之后为夷氏; 又: 逸民夷逸、齐大夫夷仲年、邾大夫夷射姑之后,皆以名字为氏。”

《姓氏词典》称:“以采邑为姓氏 (据 《姓苑》)。夷,周畿内邑,即城父,为周大夫诡诸采邑,后被晋国侵占,夷诡诸后代有夷逸。” 与郑樵所注不同,且有乖於史。不从。

《中国姓氏大全》称: “夷,周代诡诸的采邑,在今安徽亳 (音bó) 县东南。”误。

战国时有夷之,治墨家之学; 汉代有夷长公; 明代有夷福,福州卫指挥。

猜你喜欢

  • 读音:rěn【源】 西羌姓。汉时当煎种忍良之后,见《姓考》(17)。【望】 西平(17,418)。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字汇》 收载;《姓氏考略》 亦载,其据 《后汉书·西羌传》 注云:

  • 读音:Jīn《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

  • 郊尹

    读音:Jiāoyǐn【源】 春秋时楚大夫郊尹之后,见《姓考》(17,62)。《姓氏词典》收载。其注据《姓觿》 云: “春秋时楚国大夫郊尹之后。”未详其他。

  • 鐵伐

    读音:Tiěfá【源】 匈奴人姓。夏王赫连勃勃改其支庶为铁伐氏,言其刚锐如铁,皆堪伐人,见《北史》(7,9,12,17,62)。【变】 一作〔铁代〕(17),误。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

  • 哈達海

    读音:Hàdáhǎi【综】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珲托贺力之妻为哈达海氏(260)。

  • 阿勒塔臣

    读音:A-lètàchén/Altacin【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有此姓(384)。

  • 斜茹

    读音:Xiérú【综】 白马人姓。意为马鸣,世居四川、甘肃一带,汉姓为肖(220)。

  • 读音:Cài【源】 ①或以取义蔬菜为氏(62)。隋唐时敦煌地区已有此姓(232)。亦见《内阁大库现存清代汉文黄册》(59)、《新编千家姓》(73)、《中国姓氏大全》(91)。②回族姓。③或衍自蔡姓、蔡

  • 读音:yī【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大陆(91)、台湾台北、台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壹元,汉时人,《印薮》(15,21,24)。壹震昌,明时永乐中福建兴化县经历(15,

  • 读音:Jù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北京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