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
【源】 见《氏族博考》(16)。北魏时蠕蠕族有此姓(242)。【变】 一作咄(242)。【布】 山东新泰(359)、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吐觗干,一作咄觗千,北魏太宗永兴三年,蠕蠕吐觗干等百余人内属,见《魏书》(242)。
现行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塔城、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正字通》亦收载。未详其源。
晋代有吐护真; 南朝宋有吐伐斤; 隋代有吐万绪,为将军。
《中国姓氏大全》音tù,不从。
【源】 见《氏族博考》(16)。北魏时蠕蠕族有此姓(242)。【变】 一作咄(242)。【布】 山东新泰(359)、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吐觗干,一作咄觗千,北魏太宗永兴三年,蠕蠕吐觗干等百余人内属,见《魏书》(242)。
现行罕见姓氏。今新疆之塔城、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正字通》亦收载。未详其源。
晋代有吐护真; 南朝宋有吐伐斤; 隋代有吐万绪,为将军。
《中国姓氏大全》音tù,不从。
读音:Zhēnxún【源】系自姒姓。禹后分封有斟寻国(故城在今山东平度西南),以国为氏,见《史记》(11,17,21)、《风俗通》(1,17,60)。 【变】亦作〔斟鄩〕(3,418)、斟戈(17,6
读音:Niè乜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期卫国大夫食采于乜城,子孙后代以采邑为姓氏。藏族、回族均有乜姓。乜姓发源于我国西北地区,以晋昌郡(甘肃安西)为郡望。明代蒙古族瓦剌部首领叫做也先,其后人
读音:Dōngshān【源】 以所居为氏。一说,东山工为皋落氏之后(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以所居为氏。”②“东山皋落氏之后。”皋落,古代部族名,属赤狄
读音:Gēluó《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 亦收,未详其源。“唐有哥逻仆罗。”(按: 疑即 “歌逻”,回纥贺鲁部姓氏之一,或作“葛罗禄”。)
读音:Huày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汉有中山觟阳鸿,以孟氏 《易》教授。见《后汉书·儒林传》。一云: 当以地为氏。”或作 “鲑阳”。
读音:lǎng【源】 ①朗州,隋、唐时均置此州,故治在今湖南常德,以州名为氏(60,62)。亦见《姓苑》(11,21,24)。②或为郎氏所改(60,62)。③清满洲正红旗中有朗姓(259)。今满族姓(
读音:Zāo【综】 见《中华姓府》(63)。河北临榆(62)、山西永和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亦载,未详其源。
读音:sī gōng【源】 春秋时晋大夫士匄之弟佗为司功,因官为氏,见《风俗通》(1,11,17,60)。一说,春秋时晋大夫司功景之子士丐之弟伦,因官为氏(1,4,6,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
读音:shì【源】 ①《周礼》地官有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为市官之长),其后以官为氏(7,60)。亦见《姓苑》(15,21,24)。②西域人姓(427)。【望】 燕郡(17,418)。【布】
读音:xià【源】 见《姓苑》(15,21)。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俱予收载,初见于 《姓苑》。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