勅力
读音:Chìlì
【源】 代北复姓(17,60)。【变】 亦作〔勑力〕(7,242)或〔敕力〕(27)。【人】 勅力犍,北魏时高车别帅(7,12,60)。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高车别帅勅力犍。”勅力,或作敕力、敕勒。详见“敕勒”等条。
【源】 代北复姓(17,60)。【变】 亦作〔勑力〕(7,242)或〔敕力〕(27)。【人】 勅力犍,北魏时高车别帅(7,12,60)。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高车别帅勅力犍。”勅力,或作敕力、敕勒。详见“敕勒”等条。
读音:Tángyīn【综】 清正白旗蒙古护军中诚之妻为唐音氏(260)。
读音:Lì/Lih【综】 源出不详。江苏高淳(305)、武进(314)、浙江江山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tèlì【综】 清满洲镶蓝旗中有鄂特利氏(259)。
读音:Fēng【综】 源出不详。或即鄷氏,今台湾分酆、鄷为二姓。台湾多此姓(68,261)。
读音:Gōngxù【综】 东汉时有公绪恭,山阳人,见《后汉书·党锢传》(7,17,21,60)。一作〔公堵〕(17)。
读音:Tuókē【望】清正白旗满洲库使富陵阿之妻为托科氏(260)。
读音:Shěngqū【源】 彝族姓。属古候维钟家支(375)。
读音:Guǒ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芮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Chìdòuhún【源】 叱豆浑为柔然一部落,属鲜卑,亦异译为〔折豆浑〕、〔是豆浑〕,“是豆浑”蒙语意为巫者,故叱豆浑源出巫者,后以此为姓(425)。【变】 叱豆(60,62,63),豆浑(42
读音:Duìsùpǔ彝族姓氏。意为 “鸟氏族”,本氏族名,或以代姓。后改汉族“张”。见 《中国人的姓名·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