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洛
【源】 彝族姓。属果基家支(375)。
【源】 彝族姓。属果基家支(375)。
读音:Yíqiū【综】 春秋时晋有夷丘五,见《左传》(17,63)。亦作〔夷邱〕(17)。《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未详其源。或作“夷邱”。
读音:Hǎdá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哈答歹”。
读音:Jiāwēn【源】 明时女真人姓。源自辽时加古氏,金、元时为夹谷氏,至清为觉罗氏(180)。明代女真族姓氏。《朝鲜李朝实录》 有载。此姓金、元时代或译作“夹古”。
读音:Cháo【源】①春秋时卫大夫史晁之后,晁亦作鼂,见《风俗通》(1,11,17,60)。②周景王之子王子朝之后(12,60,62)。朝姓改为鼂,以音同而改,见《鼠璞》(69)。【望】颍川(17,4
读音:Chēfēi【源】 北魏献帝次兄为普氏(一说为普乃氏),孝文帝时改为周氏,至金水公周摇,周闵帝赐姓车非氏(7,12,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鲜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读音:Xiāngcháng【源】 禹分舜之少子于西戎,至秦厉公时有羌、无弋、爰剑。其曾孙曰忍、曰舞,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七种。之一为研种,研之十三世孙曰姚,居代,雄洮罕之间。至西晋时姚弋仲者
读音:jīn【源】 见《姓苑》(15,21,24,60)。 【布】浙江上虞(279)、江苏武进(314)、广西苍梧(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人】今颖伯,明时浙江临海人,洪武中嘉兴府学教授(15,
读音:Ādū【综】 明时云南建昌府(故治在今四川西昌)土司姓阿都,系彝族,后改为都氏(129)。《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宋有阿都督。元有阿都善信。”未详
读音:E-yǎmǎkā【综】 明清时居住于黑龙江下流奇勒尔人姓,奇勒尔人有一部分融于赫哲族(429)。
读音:Zhāgānǔtè【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族有此姓(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