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
读音:Jǐng
井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取吉利之意而为姓氏。二是以封邑为姓氏。春秋时,虞国大夫被封于井邑,人称井伯,后世就用封邑名“井”作为自己的姓氏。三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百里氏。春秋时秦百里夷,字井伯,后代以井为氏。
井姓发源于山西平陆。晋灭虞之后,井伯子孙纷纷外迁,一支迁居于今陕西兴平一带,一支迁居于今河南南阳一带,至秦汉在上述两地发展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井氏以上述两地为中心,广播于北方之山西、河北、山东、甘肃诸省,并南入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之地。五代十国时期,井姓南迁者渐多。至南宋,战乱不断,井姓子孙播迁的范围更广,今江西、福建、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均有井姓聚居。明朝初期,山西井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至明代,井姓在全国分布愈广,台湾等南部省份亦有井姓入居。清朝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井姓进入东北三省,其中就有井氏。如今,井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陕西等省为多。
井姓历史人物有井丹,字大春,东汉经学家。年轻时学习于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清高正直,京师人都议论说:“五经纷纶井大春。”井勿幕,陕西人,民国时革命家。原名井泉,字文渊,后通用井勿幕,笔名侠魔,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留日归国后投身辛亥革命中,参与筹划广州起义,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是辛亥革命陕西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
井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一十七位。
【源】 ①炎帝之裔,姜姓之后(17,60)。一说,为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9,15,21)。但邓名世云:井氏为姜子牙之后,未知何据(7)。②春秋时虞国大夫食采于井,谓之井伯(一作邢伯),其后以邑为氏(7)。③满族姓(344)。【望】 扶风、南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辽宁、陕西等省多此姓,两省井姓约占全国汉族井姓人数59%。【人】 井利,春秋时期国大夫(6,12,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河北之尚义、景县、乐亭、黄骅,山东之东平、平度、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长治,湖北之老河口、利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引 《姓源韵谱》 云: “炎帝姜姓之后。”望出扶风、南阳。② 《姓氏词典》 据 《新纂氏族笺释》 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百里氏,春秋时秦百里奚字井伯,其支子以井为氏。” (按:《中文大字典》注引 《尚友录》云: “井……虞大夫井伯,姜子牙之后,以字为氏。”或云: 百里奚即井伯,故此之井氏虽以字为氏,亦系出姜姓。) ③或出自古西羌族,由复姓“罕井” 所改 (“罕井” 或作 “罕幵”)。
《穆天子传》有周大夫井利,或为井氏之始?汉代有井丹,郿人; 宋代有井渊; 明代有井源,驸马都尉,追封钜鹿侯; 又有井田,任户、兵、刑三部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