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氏日抄

黄氏日抄

九十五卷。南宋黄震(1213-1280)撰。黄震字东发,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历任吴县尉、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浙东提举常平等职。宋亡后,隐居宝幢山,饿死师事五文贯,为朱熹的三传弟子。宗朱熹之学,但不盲从,而有所立异。他认为,理既无定形,亦无终止,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历万世而不变;道即理,即日用常行之理。道者,“大路之称”。认为孔子的“性相通”,才是最平实、正确的人性论。强调只有“敬”才能克去“己私”,达到“复礼”的目的。著有《古今纪要》等书。此书又名《东发日抄》,原为九十七卷,其中八十一卷,八十九卷。已散佚。书中凡读经三十卷,读三传及孔氏书各一卷,读诸儒书十三卷,读史五卷、读杂史、读诸子各四卷,读文集十卷,计有六十八卷,皆论古人。自第六十九卷以下,包括奏札、申明、公移、讲义、策问、书记、序跋、启、祝文、祭文、行状、墓志著录者共二十九卷。此书实为作者研究经、史、诸子的随笔札记,再断以自己的论述而成。其中有仅摘录切要数语者,有不摘一语而仅存其标目者,亦有不存标目而仅录一二字者。书中排斥佛、老之学,认为“佛、老之害极矣!”(《黄氏日抄·钦德载闲道集序》)近世佛教之害尤甚。不但愚者信之,甚至“讲明儒学者,亦或阴移其说而不自知。”(出处同上)他们虽言理,但杂禅,借儒谈佛是儒学之病。对杨时、谢良佐、陆九渊、张九成等亦颇指斥。对王安石的变法持批判态度,认为王安石破坏祖宗法度,聚敛毒民,生事开边,扰乱天下。对王充、柳宗元、叶适等学者,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柳宗元《断刑论》下谓“赏务速,不必春夏。罚务速,不必秋冬”(《黄氏日抄·柳文》)论得切中要害;《六逆论》中提出的“贵不足尚”、“亲不足与”、“旧不足恃”(出处同上)的用人原则,为辨别人才的良策。称叶适的《水心别集》是“论治之书也,别集后总又其救世之策也。”(《黄氏日抄·叶水心文集》)他对朱熹校正的《阴符经》、《参同契》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能无疑。朱熹认为《周礼》可以致太平,他亦不苟同其说。书中解说经文,他或引诸家以羽翼朱子之说,或者舍弃朱子之说而取诸家,不坚持门户之见。《四库全书总目》评其:“盖震之学朱,一如朱之学程,反复发明,务求其是,非中无所得而徒假借声价者也。”有元刊本,明正德中刻本,清乾隆中汪佩锷校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陌花轩杂剧

    七种。明黄方胤(约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撰。方胤号醒狂,金陵(江苏南京)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据焦循《曲考》录曲七种,曰倚门、再醮、淫僧、伦期、督妓、娈童、惧内。题《陌花轩杂剧》

  • 说文逸字附录

    一卷。清郑知同撰。参见《说文浅说》。知同父郑珍尝以《说文》本有之字铉本多亡逸,因据他书所引补一百六十五字为《说文逸字》二卷。此外尚有本书写误之旁,《系传》窜衍之字,大徐误增之文,诸书所引以他籍冒许书者

  • 二徐书目合刻

    二种。王存善辑。所谓“二徐”,指昆山徐乾学、徐秉义。二人均为清代藏书家,徐乾学命名藏书之所为传是楼,其义盖取其教诲诸子“所传者惟是矣(指藏书)”语。徐秉义之藏书处名为培林堂。《二徐书目合刻》二种为《传

  • 诸葛丞相集

    四卷。清朱璘(生卒年不详)编,朱璘,字青岩,常熟(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南阳府知府。工文,著有《东湖文集》。此书首卷载诸葛亮遗文一卷,为摘取《三国志注》和类书而成。其《黄陵端记》,经《四库全书》编辑者据

  • 缪篆分韵

    五卷,补一卷。清桂馥撰。桂氏生平见“说文义证”。秦书八体,五曰“摹印”,王莽时六书,五曰“缪篆”,《说文解字叙》:“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盖形体屈曲缠绕,故名。馥精研六书,少时笃嗜古铜印,所见日多,

  • 字学举隅

    一卷,续一卷。清龙启瑞(1814-1858)撰。启瑞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属广西)人。道光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精小学,尤深音韵,著作尚有《古韵通说》,《庄子字诂》、《经

  • 回疆则例

    八卷。清赛尚阿等奉敕修。赛尚阿,蒙古正蓝旗人。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是书于嘉庆十六年(1811)始修,后经续修,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呈奏是编。书卷一为回疆叶尔羌各城额设阿奇木伯克等官,卷二为回疆

  • 古文尚书辨惑

    十八卷,附《释难》二卷,《析疑》一卷,《商是》一卷。清洪良品撰。洪良品字右臣,湖北黄冈人,同治七年进士,官至给事中。自从清初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之后,继之而为东晋时晚出的《古文尚书》辨护的清代学者

  • 塔影楼遗稿

    一卷。清间士珠(1855-1880)撰。间士珠,字还浦,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张声驰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刊于光绪六年(1880),书前有其夫张声驰所写序言,共存诗七十七首。

  • 潞公集

    四十卷。宋文彦博(1006-1097)撰。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县)人。仁宗时,进士及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侍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因处理西夏边防事务政绩显著,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