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高僧传

高僧传

十四卷。梁代释慧皎(497-554)撰。慧皎,俗姓氏不详,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他博通内外学。对佛教经律尤有研究。住会稽嘉祥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每当春夏则讲说弘法,秋冬则专心著述。他还曾住过宏普寺,有丰富的藏书,当时有的藏书家在梁元帝萧绎任江州刺史时,曾到慧皎处“搜聚篇翰”。他对宝唱的《名僧传》感到不足,认为“自前代所撰,名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高僧传》序录)。他最大贡献是综合前人有关高僧的传记,创造性地加以分类和编辑,编成《高僧传》,所收僧人比《名僧传》更为严谨。《高僧传》一书,在体例上分译经(三卷)、义解(五卷)、神异(二卷)、习禅和明律(共一卷)、忘身和诵经(共一卷)、兴福和经师及唱导(共一卷)、序录(一卷)十科。为总传体佛书。在内容上,记录了从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到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魏、吴、晋、宋、齐、北魏、姚秦九个朝代中的高僧事迹。正传列有二百五十七人,附见有二百七十四人。前八科都有论有赞,末两科纂辑在后,有论无赞。有论中概括了前序和后议,阐明一科的主旨和源流,对突出的人物给予评价;同时也表达作者的看法,可以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佛教发展的情况。序录中有序言和全部目录,末附有学者王曼颖与作者的书札及作者的答书。慧皎写作态度一丝不苟,“尝以暇日遇览群作,辄搜检杂录数十家,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记;并博次故老,广访贤达,校其有无,取其同异”《序录》。所引用之书不下数百种,上千卷之多。所写人物栩栩如生。各具特点。表现出后汉至梁初佛教的风貌和思想的演变及佛教对社会的影响。《高僧传》是中国佛教书籍丛林中的一部要籍。它的优点很多,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佛教本身。概括起来主要优点是:第一,首创“高僧”名,亦开《高僧传》。把他认为的品德高尚,学识优长的僧人,一一载入此书。这就避免了过去僧传的缺欠,即:有的偏叙一类,所涉不广;有的仅举一方,记录不全;有的记事缺略,繁简不一;有的只录名僧,高蹈之士多有遗削。也避免了虽有名而无真才实学,虽有真才实学但每每因不随俗俯仰而世无名所造成的失实情况。其所提“高僧”作为僧人是否入选传记的标准尺度,为后来僧传作者所效仿。由高僧而传述出的遗弃名利“高隐者”的形象,尤在佛教界影响既深且远。第二,众僧合传,十科分法,为后来总传体例的僧传编写树立了典范。第三、传中所记中印文化交流,中亚的历史地理情况,提供了中西交通史上的宝贵资料。有关南北朝历史,也可互相参证,补正史之不足。第四,本传文字典雅流畅,在六朝作品中也属上乘,受到学界广泛好评。王曼颖在致慧皎书中说此书堪称“不刊之笔。属辞比事,不文不质”。费长房在《历代三宝记》卷十一中说:此书“为时所轨”。道宣在《续高僧传·慧皎传》中说:“文义明约,即世崇重”。第五,此传不仅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研究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史方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缺点主要是有以下二点,一是、传中个别地方不够精确,如鸠摩罗什的卒年就是一例。二是有关各家学说,虽提到,但失之太略,没有把内容或论点扼要记录下来。至于北朝及梁代入传僧人不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客观条件所致。南北分裂故北朝资料难于掌握。梁代虽佛教发达,但本书传时间截止天监十八年,又有生存者不录的原则,加之,梁代真正潜修的高僧并不多。现常见版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高僧传合集》,合集收载了《高僧传》全文。另有十卷本。

猜你喜欢

  • 今古学考

    二卷。廖平撰。有《尚书今文新义》一卷,详见“《尚书今文新义》条”。《今古学考》是廖平治经学的奠基之作。廖氏经学六变之初,始于《今古学考》,因此该书持论最为平正。全书大旨以《礼记·王制》一篇为根据,主《

  • 金文最

    六十卷,清张金吾(1787-1829年)编。张金吾,字慎旃,别字月霄,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年二十二补博士弟子员,即弃去,潜心于文献的收藏、整理和著述工作,著有《爱日精庐藏书志》、《两汉五经博士考》、

  • 诗经通论

    十八卷。姚际恒(1647?-1715?)撰。姚际恒字立方(《四库提要》谓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新安,长期居住仁和(今浙江杭州)。清代学者,经学家。康熙时诸生。初博览群书,潜心百家。后弃词章之学,专

  • 万世家钞济世良方

    六卷。明万表(详见《海寇议》)辑,万表之孙万邦孚增辑。万邦孚字汝永,官都督佥事。此书又名《医学入门良方》、《万氏家钞方》、《万氏济世良方》。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为万氏公余之暇,分门别类,汇集古

  • 妙法莲华经义记

    二十二卷。梁代释法云(生卒年不详)撰。法云,俗姓周,义兴阳羡(河北省)人。晋平西将军之七世孙。七岁出家,更名法云,从师住庄严寺,为僧宝亮弟子。十三岁始受业太昌僧宗庄、严僧达,且经且论,四时游听,寒暑不

  • 画纪补遗

    二卷,附《元画纪》一卷。不著撰人姓名。该书所载始自宋高宗以后,迄于元代至正之间许多画家事。其中错误颇多,如马远的父亲名为“公显”、兄名为“逵”,可该书却把“逵”误为马远之弟、把“公显”误为马远之孙。其

  • 琅玡帖

    一卷。晋王羲之书,沂水王氏刻。王氏生平、籍贯已不可考。王羲之的书法遗迹自从宋淳化(990-994)始有总集之三卷刻本。但由于收录者暗于鉴别,故淳化帖真伪混杂、缺乏分辨,后经米芾等的考证、勘验,伪书被屏

  • 冬心先生集

    四卷。清金农(1687-1763)撰。金农,字寿门,又字司农,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于书画金石皆有造谐,乾隆时被荐博学鸿辞,不就。因久寓扬州,故与罗聘、郑燮

  • 认字测

    三卷。明周宇(详见《字考启蒙》条)撰。此书共三卷,共标有八十一字,每字各为疏解一篇,其本意欲借以讲学,但穿凿点画,实则王安石之绪余而已。既非小学,又非语录,《四库》之中无类可入将之附于杂家类。传本少见

  •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鹑之彊疆鹊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