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顾亭林年谱

顾亭林年谱

①一卷。清吴映奎辑。映奎字止狷,又字银帆,江苏昆山人,贡生。此谱谱主顾炎武(1613-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炎武年轻时曾参加过复社。清兵南下,又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以明遗民自居,累征不仕。晚年定居于华阴。他学识渊博,于国家典制、都邑掌政、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均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之风。一生著述极多,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四、五十种。此谱为编者据谱王养子顾衍生所编之诸,掇拾遗闻而成。记谱主一生家世、治学、游历及著述等事。其中有编者友人潘道根校补数条。此谱有光绪四年(1878年)金吴澜刊《归顾朱三先生年谱》本,金刊本卷首有谱主像。又录国史儒林传、全祖望所撰神道表、淞南顾氏世系。谱后附亭林轶诗一首、陈仲达等人所撰诗八首、潘道根题年谱诗二首等。②一卷。清车持谦(1778-1842)补辑。持谦字子尊,号秋舲,江苏上元人。贡生。此谱系补辑吴映奎谱稿而成。车持谦曾独撰亭林年谱未成,后得吴稿本,于是“合未成之本,芟复补遗,按年纂入。彼此相同者仍之,间有谦所增益以及校正讹误者,注中悉以‘谦案’别之”。(《自序》)书中于吴谱增益及订正之处颇多。此谱最早的版本是道光十七年(1837年)刊本。③一卷。清张穆(1805-1849)补辑。张穆字石洲,山西平定州人(今山西平定县)。贡生。治经史,通天文、算术,尤精西北地理。著有《蒙古游牧记》等。此谱系张氏就车持谦、徐松二谱(徐谱未刊行)增删而成。谱中每条下对所引前者及据己见所增补者,均分别标明。谱后附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谱主入祀乡贤始末,著书目录、诸书所记遗闻逸事。此谱初刊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有寿阳祁氏刊《顾阎年谱》本、咸丰三年(1853年)南海伍氏刊《粤雅堂丛书》本,将此书析为四卷,又采国史本传、全祖望撰神道表、何绍基顾先生祠诗为附录一卷。1918年吴兴刘氏刊《嘉业堂丛书》本,有张穆所作改订,以及缪荃孙等人的校补。1935年有商务印书馆影印的《丛书集成初编》本。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嘉业堂本重印。

猜你喜欢

  • 陈庶常遗集

    四卷。明陈万言(约1620年前后在世)著。陈万言,字孟谔,后字居一,号鈃山,秀水(今属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编修,改翰林院庶吉士,未及授官而卒。是集凡四卷,集中有诗

  • 禹贡说断

    四卷。宋傅寅(生卒年不详)撰。寅字同叔,两浙路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南宋学者。少时尝从唐仲友学,仲友以益友称之,寅学识渊博,于天文、地理、封建、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之类,无不悉心研究,订其讹误

  • 颐庵文选

    二卷。明胡俨(1361-1443)撰。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1387)以举人授华亭(今上海松江)教谕。建文初,迁桐城知县。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

  • 来鹤亭诗

    八卷。《补遗》一卷。元吕诚撰。诚字敬夫。生卒年不详。昆山(今属江苏)人。曾于园林养一鹤,后有鹤自来为伍,园筑来鹤亭,并以名诗集。集中第一卷多岭南诗。第八卷诗内有洪武癸酉纪年。癸酉为洪武二十六年(139

  • 凌氏易林

    四卷。清凌堃撰。此书仅取乾、姤、同人、履四卦加以解释。每卦又分六十四卦,各用四言或五言、七言韵语说明。措词古奥,艰深晦涩,只是焦延寿《易林》摹仿而已。其后人曾有为其作注者。有《传经堂丛书》本。

  • 可知编

    八卷。旧本题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也是隶事之书。但是《升庵书目》并未载此书。本书分天、地、人三部。又分子目三十八。援引踳驳,也许为坊贾之依托。

  • 宿州志

    ①二十六卷。崔维岳修,汪文奎等纂。崔维岳,字汝瞻,明万历举人,二十二年(1594)由国子助教来该郡。宿州有志,始自明永乐初年,再修于景泰年间,二修于嘉靖年间,崔维岳来该郡,郡志之不修,又六十余年。于是

  • 肇论疏

    三卷。陈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肇论疏》故名思义,是解释僧肇所撰《肇论》一书的。旧有人称《肇论疏》为《肇论义记》。此疏在发挥肇师思想方面虽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欠。一

  • 靖海卫志

    十二卷,增补一卷。佚名纂。此志记事至清康熙六十年(1667)。按靖海古名普庵郡,明魏国公徐达平定东牟,草创卫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始筑石城。此志前后损坏,书中文字多漶漫,几不可识。全书十二卷增

  • 乐经凡例

    一卷。廖平撰。此书系辑录《乐经》之凡例,意谓《乐经》虽亡,然经传中尚零散存之,可辑出以备六艺之数。其所拟凡例计二十九则。大抵以《诗经》为主,旁采《礼记·乐记》大司乐及诸经子史所载之乐事而成。廖氏谓《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