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问

韵问

一卷。清毛先舒撰。毛氏生平著述,见“声韵丛说”。是编杂论古韵,设客问七则以畅其说。其论“东”“冬”之分,谓有唇舌之别。以唇辨之,则东部一韵多开唇出声者也;冬部一韵多撮唇出声者也。以舌辨之,则东德翁反,此舌尖抵腭之音也;冬嫡邕反,此舌满抵腭之音也。案“东”“冬”二韵,古多分用,先舒谓古即为二韵,其说很是;但把韵母与声纽的发音部位搅在一起,则凿空立论,殊不足取。书中又述沈约韵、孙愐韵、唐人韵、入声表、孙愐二百六部、唐人一百七部等,大多以意为说,颇乏依据。毛氏当清之初季,古音学尚未昌明,所论多臆断谬误之处亦所难免。是书收入《昭代丛书》(康熙本)乙集第五帙、《昭代丛书》(道光本)乙集第四帙。

猜你喜欢

  • 礼论钞略

    一卷。南朝齐荀万秋(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荀万秋,字元宝,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宋孝武初为晋陵太守,入齐,官御史中丞。附见《南史·荀伯子传》。《隋书·经籍志》《礼论要钞》十卷,下云“梁有齐御

  • 登坛必究

    四十卷。明王鸣鹤撰。王鸣鹤字羽卿,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史》无传,从书中序跋推断,大约为明万历年间人。出身于将门之家,少有远志。故承祖业,袭千夫长。丙戌(1586)举武进士,累功迁副总戎。王氏自己

  • 经术公理学

    四卷。宋育仁撰。宋育仁(1857-1981)字芸子,一字芸岩,四川富顺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89年升任翰林院检讨。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会使馆参赞,归国后回翰林院。民

  • 日知录

    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是书乃顾氏毕生精力所萃。他在《自序》中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年,乃成一编。”从体例上

  • 读易大旨

    五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奇逢字君泰,号钟元,又号复峰,容城人(今河北容城),前明万历庚子举人。此书乃入清后流寓河南管门山时所作。前有序言云,至苏门山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所得之见,撮其

  • 通变

    见《易通变》。

  • 周易要终篇

    三卷。清邓蘖撰。作者认为孔子及其门生所著之书,与周易是相通的,如《礼运》之中所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移之道可见孔子作《周易》的缘由及基本思想。《论语》所述经世治国之理也与《周易》互为表里,殊途而同归

  • 郯城县志

    ①十卷。清张三俊修,冯可参纂。张三俊,三韩人,举人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郯城县知县。冯可参,福建邵武县人,康熙七年任郯城知县。考《郯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颜若愚,再修于此

  • 虚籁集

    十四卷。明刘尧诲(约1568前后在世)撰。刘尧诲,字君纳,号凝斋,湖南临武人。生卒年不详。著有《甜雪斋集》。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历官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平巨寇,后进南京兵部尚书。是集为其六世

  • 三家诗异文疏证

    六卷。附《补遗》三卷。清代冯登府(详见前条)撰。本书以清代范家相《三家诗拾遗》为本,但对范书并非漫无抉择、完全袭用。如《汝坟》诗中“愵如调饥”一句,《三家诗拾遗》引韩诗作“朝饥”,《杖杜》诗中《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