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补

韵补

五卷。南宋吴棫撰。吴棫(约1100——1154)字才老,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人,祖籍同安(今安徽潜山县)。重和元年(1118年)进士,召试馆职不就。绍兴中为太常寺丞,因替孟忠厚草表触犯秦桧,被罢职。后补差泉州通判以终。精音韵训诂之学,朱熹曾云:“近代训释之学,惟才老为优。”尚著《楚辞释音》、《字学补韵》、《书裨传》、《论语指掌》、《考异续解》、《毛诗叶韵补音》等。所撰唯《韵补》传世。朱熹《诗集传》多采《毛诗叶韵补音》之说,宋王质《诗总闻》中所引“闻言”,亦载其说。南北朝以后,研究《诗经》的人有“叶韵”之说,他们认为古音与当时语音是一致的,遂对《诗经》中用当时语音读来不谐和之处,临时加以改读以求谐和。“叶韵”也称“叶音”、“叶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提出“韵缓”之说,清戴震《声韵考》云:“唐陆德明《毛诗音义》虽引徐邈、沈重诸人,纷纷谓合韵、取韵、叶句;而于《召南》‘华’字云:‘古读华为敷’,于《邶风》‘南’字下云:‘古人韵缓不烦改字’。是陆氏已明言古韵,特不能持其说耳。”所谓“韵缓”,是说古人作诗用韵的范围很宽,读音差别较大的字也可以相押,也就是认为古人用韵并不严格。“韵缓”与“叶韵”说都缺乏语言发展观点。吴氏《韵补》据陆氏“韵缓”说,提出古韵通转之说,就《广韵》二百六部,注古通某,古转声通某,古通某或转入某。如果把他认为相通的韵加以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九类:

一东(“冬”“钟”通,“江”或转入);

二支(“脂”“之”“微”“齐”“灰”通,“佳”“皆”“咍”转声通);

三鱼(“虞”“模”通);

四真(“谆”“臻”“殷”“痕”“庚”“耕”“清”“青”“蒸”“登”“侵”通,“文”“元”“魂”转声通);

五先(“仙”“盐”“添”“严”“凡”通,“寒”“恒”“删”“山”“覃”“谈”“咸”“衔”转声通);

六萧(“宵”“肴”“豪”通);

七歌(“戈”通,“麻”转声通);

八阳(“江”“唐”通,“庚”“耕”“清”或转入);

九尤(“侯”“幽”通)。

这九类可看作是吴氏的古韵分部,吴氏遂成为古音学研究的创始者。清顾炎武《韵补正》云:“考古之功,实始于吴才老。……后之人如陈季立、方子谦之书,不过袭其所引用,别为次第而已。”《四库全书提要》云:“自宋以来,著一书以明古音者,实自棫始。……后来言古音者皆从此而推阐加密。”吴氏荟萃群籍,搜取广博,所引书凡五十种。吴氏所引虽博,然时代失于断限,《四库全书提要》批评云:“此书则泛取旁搜,无所持择,所引书五十种中,下逮欧阳修、苏轼、苏辙诸作,与张商英之伪《三坟》,旁及《黄庭经》道藏诸歌,故参错冗杂,漫无体例。”吴氏所分合亦多疏舛,《四库全书提要》云:“至于韵部之上平注‘文’、‘殷’、‘元’、‘魂’、‘痕’通‘真’;‘寒’、‘桓’、‘删’、‘山’通‘先’;下平忽注‘侵’通‘真’;‘覃’、‘谈”、‘咸’、‘衔’通‘删’;‘盐’、‘沾’、‘严’、‘凡’通‘先’;……颠倒错乱,皆亘古所无之臆说。”顾炎武《韵补正》亦云:“未能一以贯之,故一字而数叶,若是之纷纷。”《韵补》有明初刊本、嘉靖元年(1522年)陈凤梧重刊本,清有山西杨氏编刻之《连筠簃丛书》校本、杭州局邵武《徐氏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峇■山人集

    清谢乃实(约1703年前后在世)撰。谢乃实,字华函,福山(今山东登州)人,福山有峇山,因自号峇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兴宁知县。谢乃实工诗词,著有《峇山人集》。本集不分卷数

  • 衡岳游记

    一卷。清黄周星撰。黄周星,字九烟,江苏上元人(今南京)明崇祯进士,官户部士事。其少年由湘潭周氏抚育,后疏请归宗,复姓黄周。明复灭后龟迹江湖以终。著有《百家姓新笺》、《复姓纪事》、《瘦词》、《将就国记》

  • 书山遗集

    二十卷。元吴会(?-1388)撰。会字庆伯。金溪(今属江西)人。至正三年(1343)举乡荐第一。入明不仕。以一足废,自称独足先生。所作诗文名《独足雅言》,共二十卷。已散佚。此集为其裔孙吴尚纲编定,更名

  • 韵府拾遗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详见《骈字类编》)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

  • 三苏全集四种

    二百零四卷。《目录》四卷。清徐陈谟汇编。清弓翊清补编。徐陈谟,湖北浠水人。弓翊清,河南洛阳人。道光时,二人先后任眉州知州。此书即其任知州时所编刻苏洵、苏轼、苏辙文集四种。以前人所刻三苏文集,或分部另传

  • 程朱阙里志

    八卷。明赵滂编。赵滂,歙县(今属安徽)人,生卒及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载宋代学者程颢、程熙兄弟和朱熹的情况。之所以合为一编,是因为朱熹是徽州婺源(别称新安)人,而二程之墓也在此地。书中分为七门,按门记载

  • 德星堂集

    十五卷。清许汝霖(?-1720)撰。许汝霖,字时庵,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历赞善,督江南学政,时称得士。累迁礼部尚书,致仕归,读书教徒以终。许汝霖,性孝友,行谨饬,工诗文,是集有文

  • 国朝练音集

    十二卷。清王辅铭编。王辅铭字诩思,嘉定(今属上海市)人。辑有《国朝练音集》、《练音集补》。王辅铭先辑补翟校《练音集》(翟校,明人,他有感于嘉定之诗篇多有散佚,故编成《练音集》),又采清朝诗人之作,编为

  • 静修斋经解三种

    十八册,不分卷。清仇景崙撰。仇景崙,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字嶰伯,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研究群经,颇有发挥,但不自立门户。魏王弼的《周易注》,是他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的产物。王注屏弃了汉儒灾异、谶纬之

  • 范孙古近体诗存稿

    三卷。严修(1860-1929)撰。严修,字范孙。原籍浙江慈溪,生于河北三河。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学部左侍郎、度支大臣。曾力主废科举,兴办教育。1904年赴日考察回国后创办天津敬业中学。辛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