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韵

集韵

十卷。是书由北宋丁度、李淑典领,宋祁、郑戬、贾昌朝、王洙等同加修定。丁度事迹见“礼部韵略”。宋景佑四年(1037年),宋祁、郑戬等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贾昌朝批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致“举人误用”。宋仁宗遂诏令丁度等人修订《韵略》与《广韵》。修订《韵略》的工作当年就完成了,所成即《礼部韵略》。因为《广韵》的修订要“务从该广”,需“经史诸子及小学书更相参定”,工作较为繁冗,所以直至宝元二年(1039年)才告完成,所成新韵书称名《集韵》。《集韵》与《广韵》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集韵》收字“务从该广”,一字的不同写法,不论是正体、或体、古体、俗体,皆加收录,书中一字可多达八、九体,全书共收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字,较《广韵》多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集韵》对《广韵》的注释亦有所增删修改,其“字训悉本许慎《说文》,慎所不载则引它书为解”,并一一注明出处;不见经传者或口头流传者,注以“一曰”,置于义训之最后。(二)《集韵》虽仍《广韵》二百零六韵之旧,但韵目用字、部分韵目的次序、以及韵目下所注同用独用例等均稍有变化。贾昌朝曾奏请把窄韵合并,据钱大昕《声韵考》考正,合并凡十三处:(1)“欣”与“文”同用;(2)“隐”与“吻”同用;(3)“焮”与“问”同用;(4)“迄”与“物”同用;(5)“废”与“队”“代”同用;(6)“严”与“盐”“添”同用;(7)“俨”与“琰”“忝”同用;(8)“酽”与“艳”“”同用;(9)“业”与“叶”“贴”同用;(10)“凡”与“咸”“衔”同用;(11)“范”与“豏”“槛”同用;(12)“梵”与“陷”“鉴”同用;(13)“乏”与“洽”“狎”同用。《集韵》根据贾昌朝所并,改变了部分“同用”“独用”例。《集韵》的改变,并不完全是因为韵窄,而是对实际语音变化的反映。例如《广韵》“欣”“文”独用,唐诗中“欣”与“真”“谆”混押相当普遍,白居易诗中,“欣”与“真”“谆”同用十八例,但无一例与“文”同用,无一例独用(赵锐《白居易诗歌用韵),可见“欣”与“真”“谆”音近,与“文”则较疏远。《集韵》注明“欣”“文”同用,则显示出臻摄各韵混同的趋势,与宋词用韵情况一致,是对语音变化的反映(姜聿华《稼轩词用韵》)。(三)《集韵》参考宋代语音改动若干反切,最明显的是把《广韵》里重唇和轻唇的类隔切一律改为音和切,例如:“悲”由府眉切改为逋眉切;“邳”由符悲切改为贫悲切,显示当时轻重唇的分化已经完成。(四)有些小韵的归韵,《集韵》与《广韵》有所不同,如“因”“堇”等字,《广韵》收入“真”韵,《集韵》改在“谆”韵;“婆”“蹉”等字,《广韵》收入“歌”韵,《集韵》改在“戈”韵;“嗟”“”等字,《广韵》只收入“麻”韵,《集韵》则在“麻”“戈”两韵兼收;“天”“田”等字,《广韵》只收在“先”韵,《集韵》则在“先”“谆”兼收。《集韵》编成之后,流布不广,后人亦不甚重视,现在看来,此书对研究文字训诂和宋代语音,都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重视。此书有北宋刊本,常熟翁叔平曾有收藏,仁和瞿氏有影宋钞本。较易见者为清曹寅扬州使院刊本,及嘉庆十九年(1814年)顾广圻重修曹版本,朱修伯曰曹刻误谬极多,中有一卷全出改窜者。北京书店1983年据扬州使院重刻本影印,此本最易得。《集韵》一书讹误颇多,段玉裁曾手校之,见《东湖丛记》。清方成珪撰《集韵考证》十卷,有道光刊本。另有钱塘罗以智《集韵校本》、长洲马远林《集韵校勘记》,二书未刊,仅存钞本。

猜你喜欢

  • 卫生要旨

    一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口译,浙右海琴氏(生卒年不详)笔述。此书是继《西医内科全书》而作。刻于光绪八年(1883)。篇首为总论,次为论寿考康宁、内外集益、各病之由、病赖良医、饮食养身之要、

  • 经传小记

    三卷。清刘台拱(详见《论语骈枝》)。台拱秉承家学,深研程朱理学,并以圣贤之道约束自己,但又不专主一家。汪中《述学别录》有《与刘端临书》称:“每以足下笃信宋人为恨”。但台拱解经,却一本汉学,专主训诂。本

  • 虞氏易礼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

  • 校缉古算经

    一卷,细草一卷,图解三卷,音义一卷。清陈杰(生卒年不详)撰。陈杰字静庵,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末任钦天监博士,后官国子监算学助教,道光十九年(1839)因足疾退休回家。1815年著《缉古算经细草》

  • 四书通义

    ① 二十卷。明刘剡撰。刘剡字用章,休宁(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对倪士毅《四书辑释》加以订正,另补充了金履祥《大学疏义》、朱公迁《通旨约说》、程复心《四书章图》、史伯璿《四书管窥》、王元善《四

  • 韵学通指

    一卷。清毛先舒撰。先舒生平见“声韵丛说”。是编与紫绍炳《古韵通》相近,皆引据古籍考辨古韵分合之作。所论有甚是者,如谓“风”字可以入侵韵,非东韵之字全可入侵;“舒”字可以入支韵,非鱼韵之字全可入支;又如

  • 古文尚书疏

    一卷。清王谟辑,题梁吴郡顾彪撰。《北史·顾彪传》云:“顾彪字仲文,余杭人,明《尚书》、《春秋》。炀帝时为秘书学士,撰《古文尚书》二十卷行于世。”孔颖达《尚书正义》则云:“《古文》,近至隋始流行河朔。其

  • 空山击碎

    一卷。明陆鸿渐撰。鸿渐字行之,吴兴(今浙江归安县)人。此说《大学》、《中庸》之书。是书首有罗大冠、陈仁锡、闻启祥、管珍、刘贞诸序,又有鸿渐自序二篇,又有引用名公语录、书目,鉴定人名钱谦益等十二人,参阅

  • 四声均(韵)和表

    五卷。清洪榜撰。洪榜字汝堂,一字初堂,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年三十五卒。少与同郡戴震、金榜友善,粹于经学,尚著《易述赞》、《示儿切语》、《周易古义录

  • 礼记沈氏义疏

    一卷。后周沈重(详见《毛诗义疏》条)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所辑音多于义,与《诗疏》同。可能其音多为《释文》称引,其义则为《孔疏》删削的原故。沈重于《诗·燕燕》篇,有“协句”之说。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