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志
八卷,首一卷,民国杨宗彩修,刘训瑺纂。杨宗彩,民国初年任闽清县知县。明万历间曾先后两修志乘,然其书均已散失。清顺治中,邑令姜良性再修闽清志略,书亦不存。乾隆七年(1742)县令姚循义再次重修县志,书始传。民国时杨宗彩任县令,其热心修志事,力延刘训瑺主其事,纂成此书。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兹篇以新法纂辑。所增实业、交通、外交诸志,叙述甚详。大事志所载皆与国家政治有关,可谓搜取审慎。综观全书,多有创新,而又不违体例,于民国邑志中实为上乘之作。
八卷,首一卷,民国杨宗彩修,刘训瑺纂。杨宗彩,民国初年任闽清县知县。明万历间曾先后两修志乘,然其书均已散失。清顺治中,邑令姜良性再修闽清志略,书亦不存。乾隆七年(1742)县令姚循义再次重修县志,书始传。民国时杨宗彩任县令,其热心修志事,力延刘训瑺主其事,纂成此书。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兹篇以新法纂辑。所增实业、交通、外交诸志,叙述甚详。大事志所载皆与国家政治有关,可谓搜取审慎。综观全书,多有创新,而又不违体例,于民国邑志中实为上乘之作。
九卷。宋周南(1159-1213)撰。周南,字南仲,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少聪颖,从叶适学。绍熙元年(1190)进士,为池州教授,官至秘书省正字。开禧年间召试馆职,因上书对策触怒权要,被罢官。著有《山
五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原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在官以清勤自律,任内曾举荐施琅平定台湾,为陈鹏年辨诬,赞成恢复张伯行官职,救方苞
八卷。明李云翔(生卒年不详)编。李云翔,字为霖,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取坊本《诸子汇函》割裂其文,分为二十六类,其杜撰之诸子名目,则一仍其旧。古今
一卷。清梁玉绳(见《吕子校补》条)撰。玉绳既有《吕子校补》二卷,后又披览他书,续有所获,分见于其所著《瞥记》,及其子学昌所辑《庭立纪闻》中。清光绪年间,嘉兴陈其荣从二书中录出,依次排列,名《吕子校续补
二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卷首有自序,称春秋时的职官名称见于《左传》者不一而足,于是在公余之暇,取《左传》温习,凡遇诸国官名,各分别抄录,并附载注疏之说于下,与《周官》参校。有国异而官名相同
二卷,《附录》一卷,清张伯行(1652-1725)撰。张伯行,字孝先,号敬斋,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学以辟陆王、尊程朱为基本宗旨,是继陆陇其之后维护朱熹理
一卷。清张惠言撰。所谓“易图”,首论河图洛书,次辨刘牧太极生两仪、天地数十有五诸图,再次为朱子启蒙图、太极图、赵撝谦天地自然之图、赵仲全古太极图、参同契纳甲图、皇极经世、读三易备遗、卦变图等。张氏谓洛
二卷。清陈廷策撰。廷策字嘉谟,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是书题曰遗义,意在补程朱所遗。廷策于朱子之说,多所匡正,于二程之说,多所引申,其持义温醇笃实,融会贯通。其解“子在川上”章,谓自汉以来儒者皆不
十三卷。元顾瑛(生平1310-1369)编。顾瑛见《玉山草堂集》条。曾编次《玉山名胜集》。其人早擅文章,又广交宾客,四处名士多延至于玉山草堂。因仿段成式《汉上题襟集》之例,编唱和之作为此集。自陈基至释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