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疏义
①十四卷。宋江澄(生卒年不详)撰。江澄,太学生,宋人,其余不详。撰有《道德真经疏义》。宋徽宗赵佶,曾经为《道德经》作解,引起宋代学者纷纷研究著述。江澄撰此书,就是为了疏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其书效仿杜光庭著《道德真经广圣义》的体例,又与章安所作《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体例相近。前列经文御注,次为解义疏证。逐句阐述,疏文繁衍;广引旧籍,多以《庄子》、《周易》文理相参。然宋徽宗解释“道德”,其文简约;而江澄之疏,称道之为物,无所不在,无所不通,万物皆由道,赞成“道无尽而德可修”之论。后世学者对此书予以肯定。如《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其书“语皆精审”、“文理周密”,使读者“读徽宗之注,不觉其简;澄之疏文,不厌其繁。”然江澄注疏,局于御注,缺少宏通阐述,白璧微瑕。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②六卷。宋赵志坚(生卒年不详)撰。赵志坚,一作至坚,金元间人,其余不详。撰有《道德真经疏义》。历代研究老氏之学的学者,一直对道德是否一体争论不休。赵志坚认为,道是微妙之本,德是慈济之迹,二者有别,主张分论。他将《德经》四十四章分为三类,第一,一章,立宗;第二,四十二章,广谈义理;第三,一章,结会归宗。这种分法与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将下卷四十四章分而为三(第一,一章,正开德宗;第二,四十二章,广明德义;第三,一章,总结前旨)相类似。赵志坚认为,以前诸家《老子》注疏,多依事物,不得道之真谛。故他所做释文,思去物华,念归我实,不依外物,直言其意,明白晓畅。《道德真经疏义》缺损很多,但从存录部分也可知该书体例。此书将各章分节注疏,章题之下,总论此章主旨,并于上文注疏之后依次写明节内句数。因而使整篇释文清晰明朗。此书对于后世学者研究《老子》,实有可参之处。然其缺损较多,颇为可惜。现存明《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