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近思录

近思录

十四卷。宋朱熹、吕祖谦合撰。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又举博学宏词,官至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历代制度评说》、《少仪外传》、《吕氏家塾读诗记》、《古文关键》。本拟上承春秋,下至五代,集百朝大事为一书,因病未果,只成此编。是书成于淳熙二年(1175),熹年四十六岁。书前有朱子题词曰,淳熙二年之夏,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过余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宏博,漫无边际,而恐初学者不知所入。因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故成此编。是书与吕祖谦同定,十四卷。分十四门,共六百二十二条。集宋代学者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主要言论而成,取《论语》、《子张》记子夏“切问而近思”之义为书名,为阐述儒家性理的概论之作。实为后来性理诸书之祖。大旨主于格物穷理。格物是为了认识“天理”,防止人们的“因物而迁”。他说,“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遗书》卷二)。穷理不在于认识物理而在于认识天理和天命:“只穷理,便是至于命”(《遗书》第十),“明善在乎格物穷理”(《遗书》第十五)。如果已穷物理,而不归结到社会、伦理道德修养,那就象“泛然如游骑无所归”(《遗书》第七),格物的主要任务是“致知”,但知止于至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之类,不须外面只务观物理”(同上)。他注重内心的封建道德修养,反对闻见之知,轻视感性知识。而是通过格物去宣扬封建道德修养。他教人通过格物,去体认天理。他说:“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天理,敬而已矣……天人一也,更不分别”(《遗书》卷二)。又吕祖谦题词,论首列阴阳性命之故曰,后出晚进,于义理之本原虽未客聚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列之篇首,特使知其名义,有所向往而已。至于余卷所载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自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升高,自近及远,不失纂集之旨。有朝鲜铜活字版。

猜你喜欢

  • 闵午塘诗集

    七卷。明闵如霖(约1545前后在世)撰。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塘,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午塘集》。是集为诗七卷,乃其门人吏部侍郎吴宏谟所编

  • 春秋尊孟

    一卷。清潘相(详见《周易尊翼》)撰。北宋思想家张载曾说惟孟子能知《春秋》;明代学者郝敬推尊孟子,以鲁、晋、楚为三僭国。潘相受他们的影响,认为推尊孟子才可以说《春秋》,于是撰成《春秋尊孟》一卷。该大旨在

  • 五岳山人集

    三十八卷。明黄省曾(1490-1540)撰。黄省曾,字勉之,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嘉靖举人。尝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拜李梦阳为师,学习写作诗文。以任达跅弛终其身。著有《五岳山人集》、《西详朝贡典录》。

  • 述古丛钞

    四集,三十种,一百四十九卷。清刘晚荣编。刘晚荣生平事迹不详。根据自序上记载,他少年时读书甚勤,中年后迫于生计,弃学经商,但仍不忘读书、藏书,后汇编所藏之书成四集,名曰《述古丛钞》,是取孔子“述而不作,

  • 蓝户部集

    二十六卷。清蓝千秋(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撰。蓝千秋,字长青,一作长清,号石,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千秋以诸生荐授国子监学正,官至盛京户部员外郎。集中诗四卷,文二十二卷。然其诗文皆

  • 龙川诗钞

    一卷。《诗文补钞》一卷。《李氏遗书》一卷,《附录》一卷。清李光圻(约为光绪间人)撰。李光圻,字晴峰,号龙川,江苏省仪征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有刘大绅记二则,记云:“《龙川先生诗钞》本,乃其先师黄归郡、蒋

  • 湖海文传

    七十五卷。清王昶(详见《金石萃编》条)编。王昶于嘉庆八年(1803)编《湖海诗传》后,复于嘉庆十年(1805),即逝世前一年,辑《湖海文传》。《文传》本《诗传》之例,就生平师友及门下士所作汇为一集。《

  • 平原拳匪纪事

    一卷。清蒋楷撰。蒋楷,字则先,湖北省荆门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未详。该书为其任平原县知县期间的见闻记录。记述了1899年4月-11月间义和团运动初期的状况,平原县、恩县及庄平等县的义和团情况以及朱红灯

  • 元真子

    见《玄真子》

  • 滂喜斋藏书记

    三卷,附宋元本书目一卷。清叶昌炽撰。滂喜斋为潘祖荫之藏室题名。潘祖荫(1830-1890),字东镛,号伯寅,又号郑庵。咸丰二年(185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自幼好学,笃嗜藏书,每获一书,辄为解题。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