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辨释名

辨释名

一卷。三国吴韦昭撰。韦昭(204-273)字弘嗣。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韦曜。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县)人。初以丞相除西安令,归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孙皓即位,封高陵亭侯,累迁中书仆射,领左国史。后因触犯孙皓被杀。少好学,善属文。作《论语注》、《汉书音义》等多种,多不传,唯《国语注》二十一卷传世。韦氏《辨释名》为是正增补《释名》之作。其书已佚,见于唐宋人所引,仅有二十五条,毕沅辑录之附于《释名补遗》。毕氏附记曰:“检阅群书辄见有引《释名》而今《释名》阙者,辑录以为《补遗》,附于卷末。因取韦昭所补之《官职训》及《辨释名》并附录焉。惟是《官职训》及《辨释名》据昭自言各一卷,则捊然成帙,今虽亡失,其引见唐宋人书者,当不止于是,而予之所见仅此而已。党博雅君子别有采获以补予之不逮,则幸甚幸甚。”其中一条为“车古皆音尺奢反,后汉以来始有居音”,以辨《释名》“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此外二十四条皆为释爵位之文,如“三公,公犹取正直无私也,故公字从八厶”;“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昭帝时,霍光为大将军,犹在丞相下;汉时大将军贵戚为之,或录尚书事。”韦昭尚著《官职训》一卷。《三国志·韦曜传》曰:“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误。因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及《辨释名》各一卷。”《官职训》已逸,毕沅据《太平御览》、《初学记》所引辑三条,附在《释名补遗》内。斯三条为“臣,慎也,慎于其事以奉上也。”“古者称师曰先生。”“友,有也,相保有也。”《释名补遗》附于《释名疏证补》。任大椿、龙璋等亦并有辑本。

猜你喜欢

  • 全五代诗

    一百卷。清李调元(1734-1803)纂辑。李调元字羹堂,又字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绵州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县)人。清朝戏曲理论家和文学家。乾隆进士。有《雨村曲话》、《童山全集》、《粤风》。此书

  • 严州府志

    ①三十五卷,首一卷。清吴士进修,胡书源等纂。吴士进,严州府知府。胡书源,山阴县人。《严州府志》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全书三十五卷首卷,分为:卷一为星野。卷二建置,目为沿革表、郡县名表。卷三至卷

  • 舞志

    十二卷。明张敉(生卒年不详)撰。张敉初名张献翼,有《读易纪闻》,已著录。是书共十二篇:《舞容》、《舞位》、《舞器》、《舞服》、《舞人》、《舞序》、《舞名》、《舞音》、《舞什》、《舞述》、《舞议》、《舞

  • 艺风老人年谱

    一卷。清缪荃孙自述。荃孙字筱珊,江苏江阴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职编修。宣统元年(1909)任学部图书馆正监督。该谱述至宣统三年(1911),以后八年为其子碌保僧保补编。谱中对购书、著书、刻

  • 毛诗音残卷

    敦煌本残卷,首尾残缺,不著撰者姓名。只存九十八行,上起《大雅·旱麓》,下讫《召旻》。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徐氏音者三十一则,与残卷相较,文字相同者八条。据此可知此书确为晋徐邈所作。《隋书·经籍志》经部诗

  • 塞北小抄

    一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康熙二十二年(1683),高士奇扈驾北巡,至鞍匠屯,遇疾而归。本书即记其途中见闻及康熙帝对其恩遇之事。自鞍匠屯以后,则据康熙回京后宣示按日添载。其中考订塞外古

  • 读诗管见

    十四卷。清罗典撰。罗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可考。此书无序跋。说经每章下录集传集说,次以管见,间有辨说,亦伸己见。罗典治诗宗小序,故于每章之前,截取小序前二句,就此自为之说,或引他人之说以畅小序之义。然虽尊

  • 易经观玩篇

    无卷数。清朱宗洛撰。朱宗洛字绍川,无锡(今属江苏)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任天镇县知县。此编凡例说用的是费直本,但其书每卦画六爻于前,而将初九、九二等字写在爻画之中。右列爻辞,左列小象,而

  • 唐诗广选

    七卷。明凌宏宪编。凌宏宪始末未详。初时,李攀龙曾撰《诗删》,王世贞为之序。后坊间割其中所录唐诗刊行,别题曰《唐诗选》,凌宏宪又因其无评点,乃杂摭诸家之评,缀于简端,以朱墨版刊行,改题此名,盖坊刻翻新之

  • 沧趣楼诗

    一卷。清陈宝琛(1828-1935)撰。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同治戊辰(1868)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傅、毓庆宫授读。任京官时与张之洞、张佩纶齐名,光绪十年(1881)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