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辨字正俗

说文辨字正俗

八卷。清李富孙(1764-1843)撰。富孙字芗沚,浙江嘉兴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著作甚丰,尚有《春秋三传异文释》、《夏小正异义》、《汉魏六朝墓铭纂例》、《校经廎文稿》等。是编乃是以《说文》校正俗字的书。李氏认为:世俗相承之文字,多违古义,学者多以假借说之,不知《说文》中自有本字,有得通者,有不得通者;或谓许书说解多用通假,如“和”“龢”字异而“调”下作“和”,“”“爱”字异而“慈”下作“爱”等等,皆是后人从俗改窜,原本决不如此。又认为三代文字赖许君以传,所引经传皆为古文,其所称引多本秦汉以前相传旧义,又颇采司马相如、刘歆、扬雄等说,犹得见三代制作之原。他便参究《说文》,援经据典以相证契,使世人知古人制字之根源,古今文字之变迁,世俗相承之谬误,遂成此书。此书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校经廎刊本。

猜你喜欢

  • 楚蒙山房易经解

    十六卷。清晏斯盛(?-1752)撰。晏斯盛字一斋,又字虞际,江西新喻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湖北巡抚。此书凡《学易初津》二卷,《易翼宗》六卷,《易翼说》八卷。《学易初津》是全书宗旨,大体以

  • 易学象数论

    六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黎洲,浙江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之子。康熙初年,荐修《明史》,以年老多病辞。此书自序云:《易》广大无所不备,从九流百家借鉴精义以推行其说,而《易》之

  • 尚书精义

    五十卷。宋黄伦(生卒年不详)撰。伦字彝卿,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进士及第,授左承务郎。该书遍取前人《尚书》说解,依经文胪列,若有异同,则诸说并存,不加论断。每条首列张九成之说,似本九成《尚书详说》

  • 今韵三辨

    二卷。清孙同元撰。同元字与人,仁和(今杭州市)人。书名三辨者,训辨、字辨、诗辨也。训辨者,一字分列二三韵,训辨其意义之不同;字辨者,取形似之字辨其笔画错舛;诗辨者,取古今诗集,摘录诗句,辨其与今韵异同

  • 申鉴札记

    一卷。清钱熙祚撰,其生卒年不详。钱熙祚字雪枝,一字锡之。叙选《通判》、《刊守山阁丛书》及《指海珠丛别录》、《素问》、《灵枢》,共百余种。世称善本。后病没京师。是书既刊黄注本《申鉴》于《小万楼丛书》中,

  • 月满楼诗别集

    八卷。清顾宗泰著。顾宗泰字景岳,号星桥,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官高州知府。工诗文,家有月满楼,著有《月满楼集》。是书凡八卷,大体可分三部分,即咏史诗,宫闱诗和遣怀诗。其中咏史诗包括晋十六国,北齐、五代

  • 随园诗话

    十六卷。《补遗》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外任,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知县,颇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

  • 元史艺文志

    四卷。清钱大昕(生平详见《元史氏族表》)撰。《元史》成书仓促,未修艺术志。大昕有志续补,广罗当时文士撰述,录其书目,以补《元史》之阙。以四部分类,凡经类有十二: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孟

  • 求心书屋易解

    不分卷。清曾传绅撰。曾传绅湘潭人。此书是在坊本易经上添注而成,每卦下面注明互卦、对卦,并兼用卦变解释原文。书中以发明朱子本义为主,对本义中不当之处多给予驳正,对其解说不充分之处予以引伸。如否卦六三包羞

  • 周氏遗芳集

    五卷。明周沈珂及其子周之翰编。沈珂见《周元公集》条,之翰生卒仕履不详。该书主要记教宋代思想家周敦颐后人事迹著述。先是,周敦颐十七世孙周兴爵曾辑有《遗芳集》,收录周敦颐四世孙周兴裔以后的历代褒崇、诏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