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引经考

说文引经考

二卷。清吴玉搢(1699-1774)撰。玉搢字籍五,号山夫,晚号顿研、钝根,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廪贡生,官凤阳府训导。仕途不顺,遂潜心于金石文字之学,著述尚有《别雅》、《金石存》、《六书述部述考》、《六部叙考》、《天发神忏碑考》等。此书旨在考《说文》引经与今本之同异。吴氏自序云:“《说文解字》十五卷所引诸经数千余条,案其同异,大约参半。前人间有说者,多以不合于今本,类訾其纰缪,或但以为讹误而已。搢窃疑之,用是反复推勘,参以昔贤经解,博考释文所列诸经异本,并及鼎彝碑版、班马文字、字书偏旁,考证韵书音读通转。久乃恍然有悟,知许氏故非尽冯臆改变,亦非尽别风淮雨,概归狱于传写之咎也。”于是取《说文》所引之经,与今本校其异同,有与今本异而实同者,有可与今本并行不悖者,有今本显失不能不据《说文》以正其误者,皆一一标出。虽未尽当,大致颇足观。全书计一千一百一十二条。群经之外,有《山海经》、《国语》、《楚辞》、《五行传》、《墨子》、《吕氏春秋》、《韩非子》、《韩诗外传》、《甘氏星经》,《司马法》,杨雄赋、司马相如赋等计三十六条。其中有四百条未加考释,所以吴书实为引经考者六百七十六条。《续修四库提要》云:“玉搢尽取《说文》引经之异同,论列考订,于经师授受之各殊,篆隶相承之递变,形声相近之通假,颇能得其大概。虽许氏之书古义烂然,又能详稽博辨,多所发明,于读经者亦不无裨补也。”(杨钟羲)此书道光元年(1821)由仪征程赞咏刊刻,补吴所漏二十四条于后。光绪二年(1876)王闿运重校,光绪八年扬州饶氏重刊,是本错字较多。另有《咫进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刘郁西使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刘郁山西浑源人,仕履不详。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命旭烈征西域,六年拓境万里。宪宗九年(1259年)常德驰驿西觐,命刘郁撰成《西使记》书后有“浑源刘郁记”字样。王氏此校自明刻《

  • 刘子易■

    五卷。明刘伯生撰。此书只题《刘子易屩》,而不著作者名称、官职。前有一序,末署“万历庚辰冬十月辛亥弟伯燮顿首书”,由是知作者为刘伯燮之兄。此书不载于《明史·艺文志》,唯传是楼书目称,明刘伯生撰。《湖北通

  • 残本古名家杂剧

    五卷。不著编者姓名。此书为元、明人的杂剧选集,仅存杂剧五种。其一为元张寿卿所撰《谢金莲红梨花》;其二未著撰人,为《李云英风送梧桐叶》,其三为元关汉卿所撰《钱大尹宠谢天香》;其四为明程士廉所撰《帝妃春游

  • 东都事略

    一百三十卷。宋王偁撰。王偁字季平,眉州人(今四川省眉县),其父王赏绍兴中曾为实录修撰。王偁承袭家学渊源,旁搜九朝事迹,采辑成编。洪迈修四朝国史时,曾奏请进王偁之书。王偁以承议郎知龙州,特授直秘阁。《东

  • 诗经脉

    八卷。明魏浣初撰。其标题又曰闵非台先生增补。浣初字仲雪,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布政司参政。著有《诗经脉》、《四如山楼集》。闵非台生年卒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分上下二格,如高头

  • 灵石山房诗草

    二卷。清贵成(约1854前后在世)撰。贵成字镜泉。蒙古正蓝旗人,生卒年未详。杭州驻防。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官兵部郎中。尽力于公家职事,能搜抉利弊,有所不可,议论侃侃,百折不回。与黄云鹄同官至契

  • 阳信县志

    ①十卷。清周虔森修,张璥纂。周虔森字天予,武进人,岁贡出身,康熙二十年(1681)任阳信县知县。张璥字霞城,邑人,拔贡出身,曾任广东潮州府海阳县知县,居官六年,以双亲老请归,时年仅四十三岁。著有《怀归

  • 保越录

    一卷。元徐勉之撰。本书记载元至正十九年(1359)明朝军队攻绍兴事。时徐勉之任杭州路海宁州儒学教授。绍兴从元末起被张士诚所控制。至是,朱元璋遣胡大海率军攻之。攻城三月不破,明军乃撤。本书记载胡大海兵受

  • 可传集

    一卷。明袁华(1316-1382)撰。袁华字子英,昆山(今属江苏)人。少时聪颖非凡,读书记诵不忘,工诗,尤长于乐府。洪武初,授苏州训导。后因其子获罪,因累逮系死于南京。著有《耕学斋诗集》十二卷,《可传

  • 天一阁书目

    十卷。附碑目一卷。清范懋柱辑。范懋柱(约1718-1788),字汉衡,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著名藏书家范钦的后代。曾参加《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后又著录阁藏,编成《天一阁书目》十卷(也有作四卷)。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