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序辨说

诗序辨说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条)撰。关于《毛诗序》的研究是《诗经》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着它而进行的激烈论争贯穿于全部《诗经》研究史。朱熹是南宋时代疑序派的主要代表,他鉴于时人对《小序》的盲目信从,无敢拟议,“至于有所不通,则必为之委曲迁就,穿凿而附会之”(《诗序辨说自序》),为了纠正《诗序》之错误,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之后,撰成此书。朱熹的贡献在于,一,认为《诗序》为汉儒所作,整篇《诗序》没有正确反映甚至极端违反《诗经》真意,从而破除了对《小序》的迷信;二,对大小序作了明确的界定,形成一家之言(书中认为:从“关雎,后妃之德也”至“教以化之”,“然则《关雎》,《麟趾》之化”至“是《关雎》之义也”以及以下各篇之序为《小序》。从“诗者,志之所之也”至“诗之至也”为大序);三,对《小序》逐条清理与辨说,结合诗篇的实际,分其良莠,这种具体而深入的工作,前人还没有作过;四,书中体现了求实和分析的原则,在分析其错误时,还分析其造成错误的原因,如在评论《召南·摽有梅》时,指出“其所以然者,特以耻其有所不知而唯恐人之不见信而已”。该书对明人郝敬《毛诗序说》,清人吕调阳《诗序议》等有直接影响。不足之处在于囿于温柔敦厚之诗教和维护所谓“君臣上下之义”,对一些篇章的诗旨的阐释也很牵强,甚至自相矛盾,如该书认为《周颂·丰年》的小序是错误的,而在《诗集传》中却用“小序”之说。现存版本,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经读考异

    八卷,补经读考异一卷,句读叙述二卷,补一卷。清武亿(1745-1799)撰。武亿字虚谷,一字小石,号授堂,又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今洛阳)人,经学家、经史考据家、金石学家。武亿少喜读书,遇灾屋圮,架席

  • 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

    一卷。清戴名世(详见《孑遗录》)撰。《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记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克西安,遣其将李过、刘芳亮率兵攻打榆林事。首述西北重镇榆林形势,李自成发兵榆林,城中官绅推李昌龄等明朝世宦为

  • 潭印阁法帖

    一卷。清常大淳刻。常大淳,生卒年不详。字南陔,官至湖北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1844),常大淳得到唐欧阳洵之《小楷千字文》的宋拓本,便摹勒上石,世称《潭印阁法帖》。该帖虽极工美,但与欧法不似,加之帖中

  • 钦定历代纪事年表

    二百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书。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布衣袭士炯献历代年表,所载至隋而止,乃先后诏工部侍郎周清源、内阁学士王之枢重修,相续成书。该书所载史事上起帝尧元载甲辰,下迄

  • 续齐谐记

    一卷。南朝吴均(469-520)撰。吴均字叔庠,吴兴故彰(今浙江安吉西北)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家世贫寒,好学有俊才,善于写文章。《梁书》本传说:“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效之,号为‘吴均体’”。

  • 菩提棒

    一卷。清陈德荣(清初人,生卒年未详)撰。陈德荣字廷彦,渥城(今属河北新安)人。杂剧《菩提棒》共五出,取材于《情史·小青传》,而出入较大。明徐士俊《春波影来集》有杂剧《挑灯》亦演小青事。《菩提棒》第一出

  • 异同韵辨

    五卷。清王筹撰。筹字鹤山,山东安丘县人。筹以为历代韵本繁略失当,意见分歧,初学者往往平仄不辨,作诗易至失占,作赋必多出韵,因以今韵为本,折衷于《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撰为是编。就韵中可以通用、

  • 夕堂永日绪论

    二卷。清王夫之(1619-1692)著。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又号船山先生,是明清之际著名三大思想家之一。明亡后一直从事反清斗争,兵败隐逸山林,勤恳著述四十余年,于天文、历法、数学

  • 医学源流论

    二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难经》、《伤

  • 频阳四先生集

    四卷。明刘兑编。刘兑始末未详。其编此书乃官富平(今陕西富平)知县之时。所录为张紞、李宗枢、杨爵、孙丕扬四人诗文。张紞有《云南机务钞》,杨爵有《周易辨录》,孙丕扬有《论学篇》。李宗枢,字子西,号石叠,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