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序

诗序

① 二卷。《诗序》是研究《诗经》的著作《毛诗序》的简称,其作者从古至今,说法不一。原本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都各自有序,东汉以后,鲁、齐、韩三家诗及其序散失不存。独毛诗及其序流传下来。一般认为《毛诗序》有“小序”与“大序”之分。小序与大序又称为古序与续序、前序与后序、首序与下序等等。其作者,郑玄《诗谱》说: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王肃《孔子家语》说: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序》。《后汉书·儒林传》说:卫宏受学谢曼卿作。《隋书经籍志》说:子夏创,毛公及卫宏作。王安石说:诗人身作。程颢说:小序为国史之旧文,大序孔子作。曹粹中说:《毛传》初无序,是后人互相传授,各记其师之说,郑焦、王质及朱熹以为村野妄人所作。《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韩诗》卜商序韩婴注二十二卷,是《韩诗》亦有序,其序亦称子夏矣。“小序”与“大序”之区分,通常把置于各诗题目之后、诗句之前以归纳每一篇主题的部分作为“小序”;把《诗经》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的序文作为“大序”。《毛诗正义》说,大序是从“风,风也”句开始,到该序文结束。其主旨是总论《诗经》的基本内容。目前学术界多同意此说。也有人认为《诗序》意在总结《诗经》各篇要旨,并无大、小之分、是书内容,主要有五点。一、解释每首诗的主要旨意。它开创了系统研究《诗经》之学。二、提出了诗有“六义”的观点。《诗大序》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其中的“风、雅、颂”是由作品的乐曲不同、内容不同而分为三种类型。“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方法。其“六义”之说对研究《诗经》及诗歌创作有积极意义。三、表达了“诗言志”的观点。四、提出了《诗》有“正变”的观点。五、提出了《诗》“美刺”作用的观点。其不足是在解释诗时每每穿凿附会。单行本有内府刊本、《四库全书》本。② 不分卷。不著撰者姓氏。是书首列篇目,次为《诗序》,各篇皆首录篆文,后为楷书释文。于各篇之下,间或附以续说、考补、续考等,以补《诗序》之所不及。所续说、考补、续考各条,多主《毛诗注疏》,如《周南·桃夭》篇续说云:“后妃赞助君子,使天下有礼,婚娶以时,故言所致。”是书所引,多袭前人,鲜有发明,然其训诂名物,解释疑义,皆以《诗序》为本,故不失为一家之学。有明刊本存世。

猜你喜欢

  • 苏斋述学

    一卷。近人钱文霈撰。文霈字汝霖,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篇首有自序,言考据之学,贵以古书证古书,能会其通,绝不参以臆说。书中所列条目,有的是对前人的误解予以辨正,有的是从各

  • 御制佩文斋咏物诗选

    四百八十六卷。清张玉书(1642-1711)等奉诏编纂。张玉书字素存,号京红。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人,工古文辞,以深奥典雅著称。顺治进士。历任刑、礼、户诸部尚书,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为“平定朔漠方略”总

  • 大学讲义

    萧隐公撰。隐公原名炎,后称隐公,广东梅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隐公与同人在北京法源寺讲《大学》,因操方言,听众不多,乃著此书。卷首附开讲通告,有恽毓鼎序文以及隐公的自序。大意以为《大学》之道一

  • 肥城县乡土志

    九卷。清李传煦纂修,钟树森续修。李传煦,邑人,优廪生出身。钟树森,桐城人,进士出身,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肥城县知县。时朝廷命各州邑纂修乡土志,以为学校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并由学部制定纲目义例,

  • 三国史瑜

    八卷。明张毓睿编撰。毓睿字圣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将陈寿《三国志》中所记重大事件摘录下来,分门归类,加以评语。凡《晋书》中属曹魏的史事,亦摘录以补其阙。《四库全书总目》载读

  • 净德集

    三十八卷。宋吕陶(1029-1105)撰。吕陶,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皇祐中进士。官至集贤殿修撰,知梓州。陶秉性耿直,遇事敢言,所陈论皆切国家大计。时值王安石行新法,他上对策说:“愿陛

  • 御纂春秋直解

    十五卷。傅恒等奉敕撰。乾隆二十三年(1758),傅恒、来保、刘统勋、汪由敦等奉敕撰《春秋直解》,当年而成。以鲁十二公为十二卷,其中庄、僖、襄公篇帙较繁,各折一子卷,共十五卷。此书只列经文,不列传文,大

  • 古今万姓统谱

    见《万姓统谱》。

  • 马王易义

    一卷。东汉马融、王肃撰。清臧庸辑。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扶风)人,官至南郡太守,为东汉中叶时大经师,于《诗》、《书》、《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及《易》等皆有注。马融《周易章句》十卷

  • 陆氏经典异文辞

    六卷。经典异文补六卷。沈淑(1698-1730)辑。沈淑字季和、立夫、颐斋,江苏常熟人,清经学家。雍正癸卯进士,终生笃志经学。其著作有:《周官翼疏》三十卷、《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二卷、《春秋经玩》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