诒晋斋摹古帖
十卷。清成亲王永瑆辑。永瑆生平见《诒晋斋法书》。永瑆自书名为《台晋斋法书》,永瑆所藏墨迹,于嘉庆乙丑年八石,即此帖。成亲王地位崇高,收藏更富,但此帖所刻书迹自晋至明仅二十余种,其鉴别之精远出于同时刻帖。如晋代陆机的《平复帖》和宋代怀素的《苦笋帖》,气韵高古,灼然可信,是其他丛刻所不及;对于宋元诸家,如苏、黄、米、赵等,俱选择精慎。每卷或一帖,或三四帖,皆为真迹。袁治钩摹,颇为精善,较其他刻本为优,且卷首有成亲王自书“诒晋斋帖”四篆字。且清成邸本。
十卷。清成亲王永瑆辑。永瑆生平见《诒晋斋法书》。永瑆自书名为《台晋斋法书》,永瑆所藏墨迹,于嘉庆乙丑年八石,即此帖。成亲王地位崇高,收藏更富,但此帖所刻书迹自晋至明仅二十余种,其鉴别之精远出于同时刻帖。如晋代陆机的《平复帖》和宋代怀素的《苦笋帖》,气韵高古,灼然可信,是其他丛刻所不及;对于宋元诸家,如苏、黄、米、赵等,俱选择精慎。每卷或一帖,或三四帖,皆为真迹。袁治钩摹,颇为精善,较其他刻本为优,且卷首有成亲王自书“诒晋斋帖”四篆字。且清成邸本。
四卷。清沈昌基撰。沈昌基字儒珍,乌程人。其书删节《本义》,敷衍成文,前列拟题三页。其自序说“先世多以易发解成名”,所讲乃是科举之术。《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二卷。见《春秋经世》。
一卷。明末许令渝(生卒年不详)撰。令渝,浙江海盐人,崇祯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明亡后返归故里,未几而卒。著有《容庵存稿》三卷。该书述其自崇祯十六年(1643年)至永历二年(1648年)五年间所亲身经历
十卷。汉韩婴撰。黄丕烈根据元代刊本和毛氏《汲古阁钞本》对袁廷梼王砚斋旧藏本进行了校补,江都人秦更年予以刊印。本书有秦更年作的序言和瞿中溶和顾广圻所作书跋。与其他版本相比,此本补正了不少遗误,较为准确。
二卷。旧本题宋张栻(详见《南轩易说》)编。考宋濂《潜溪集》有此书跋,谓“前序不著姓氏,相传为张南轩栻撰”,则明初此书尚未著张之名。此本张栻之名当为后人据宋濂之语补题。其序文题“乾道丙戌正月十有八日”,
十卷。清俞蛟撰。俞蛟字青源,号梦厂,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嘉庆间在世。该书为笔记小说,前载嘉庆六年(1801)自序云:自弱冠来漫游四方,“固摭见闻登简帙”,集成该书。书分类编次,有“
二卷。宋吴氏撰。吴氏为宋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载曹溶《学海类编》中,核其文,即摘自吴子良《林下偶谈》中论诗之语。《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一千一百三十二卷,附二卷,目录,一百三十卷。清奕訢(1832~1898)等奉敕编印。奕诉姓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封恭亲王。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任为全权大臣,与英
一卷。明田艺蘅(详见《留青日札》条)撰。名言类书,皆采取新奇故事,纬以俪语。共一百二十八条。有些条目尚颇具道理,有的甚至揭露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从中多少可以窥见一些社会的黑暗状况。如“耕,男之职也。
六卷。明陈钜昌(生卒年不详)辑,董其昌书。陈钜昌,字懿卜,生平不详。陈氏辑有四种董氏刻帖,此为其一;另外,还有《太清楼帖摹本》。该帖成于天启甲子(1624),重摹《太清楼帖》之后,其中包括董氏大小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