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订正朱子家礼

订正朱子家礼

五卷。清郭嵩焘撰。郭嵩焘生平及生卒年不详。自宋代以来家礼都遵奉朱熹《家礼》,郭嵩焘于是考求礼经之意,挥礼制的古今沿革,对《家礼》进行考证与修订。但《家礼》一书,王懋竑《白田杂著》有《家礼考》,对朱熹年谱行状、文集语录广泛考证,认为《家礼》决非朱子之作。王氏本笃信朱子,因之,他在广泛考证的前提下认定此书非朱子之作,是有说服力的。郭嵩焘因黄勉斋、李公晦、陈北溪有“失而复出”的说法,所以断定此书为朱熹作。《家礼》一书,前有序文,不题年月作者,只是序中说“熹之愚盖两病焉。”显然是依托之辞。郭嵩焘持论如此,若为使人对《家礼》不生疑,这样做是可以的;若为澄清是非,解人之惑,那么持论如此就万万不行。至于说《家礼》中有关“束帛”的内容在古代礼经中找不到证据这是不合实际的:有关“束帛”的内容司马光《书仪》就曾根据许慎、郑玄的学说进行过介绍。此外其书说上古墓葬用器物作随葬品汉改为用瘗钱以至诱发盗墓,这种说法也是偏见。传世有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猜你喜欢

  • 劝世恒言

    一卷。清昆林删订。昆林,是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别号。此书共四十八条,用骈文体例,论述因果报应关系,教诲百姓弃恶从善。因此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故显得字句繁杂难懂,缺乏明快通俗之感。

  • 历阳典录

    三十四卷。清陈廷桂纂修。陈廷桂,字子犀,又字梦湖,邑人,官至府丞。历阳旧志,始于宋程九万,及赵师清补遗,惜皆湮没,不可复见。迄明代,则有朱建安修之于前,黄道昌继之于后,历年既久,旧版亦毁。至清代,于康

  • 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

    见《杨家府演义》。

  • 汉书正误

    四卷。清王峻(1694-1751)撰。王峻字次山,号艮斋,江苏常熟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乾隆十六年(1751)卒,年五十八岁。《汉书正误》卷首自序中说,“暇读

  • 四大观楼诗钞

    九卷。清邹钟(生卒年不详)撰。约生于咸、同前后,邹钟字乐生,一字雒笙,别号此园。江西安福人。诸生。幼即工诗。诗文均独辟蹊径,卓而不群。著有《此园诗文集》。人评:邹钟所为诗,识高而才大,气尤雄健,有巫峡

  • 定襄县补志

    十三卷,图一卷。清郑继修、王仲焘修,邢澍田纂。郑继修字子敬,河北广宗县人,出身禀贡,光绪三年(1877)任定襄知县。六年(1880)去职。王仲焘,古莱县人,光绪六年任定襄知县。邢澍田,邑人,诰授奉政大

  • 乡党图考

    十卷。清江永撰。江永事详《周礼疑义举要》。此书是江永以经传考证《论语·乡党篇》制度名物的礼学研究专著。江永之学远承朱熹“格物”遗教,意欲完成朱熹未竟之志,成礼乐之完书,虽被指为僭妄也在所不辞。他在自序

  • 尔雅集解

    十九卷。王闿运撰。闿运(1833-1916)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湘南乡潭县人。咸丰三年(1853年)举人,曾入曾国藩幕。后讲学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

  • 敦艮斋遗书

    十七卷。清徐润第(生卒年均不详。)撰。徐润第号广轩。五台(今山西雁门)人,官内阁中书。广轩博综群书,中岁即潜心易学,精通周易。著有《敦艮斋遗书》十七卷,深有得于周子主静之传,“溯其源于艮背,默契心融,

  • 静修堂书经解

    四册。清仇景崙撰。仇景崙此书不分卷,兼解今文和古文,只是较多袭用阎若璩的观点。书中有时称“伪《孔传》”,有时又称“孔安国”,其体例还不够统一。书中内容,有的解释篇题,有的解释经中的文句,汇集了众家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