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襄阳府志

襄阳府志

①八卷,清杜养性修,邹毓祚纂。杜养性,字敬修,奉天沈阳(今辽宁沈阳市)人,拔贡,官襄阳知府。邹毓祚,湖北远安人,官襄阳府教授。宋郡守高菱创修《襄阳郡志》四十卷。见《宋史·艺文志》。其后正德间下荆南道副使聂贤续修,见《明史·艺文志》。万历间知府吴道迩又修,《四库全书》录入存目类。顺治间巡抚赵兆麟四修,海内仅传孤本,康熙初杜养性任郡守,复从事修辑,延邹毓祚主其事,历数年而成志。《襄阳府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八卷。分五十二类,起星野,迄文诗。此志据顺治赵兆麟所修之志,略事增补,故未能脱前志范围。但赵志修于顺治中叶,当时鼎革之后,兵戈稍息,地方元气尚多未复,文献散佚,难以称辑,故赵兆麟以巡抚修志,尚不能尽人意,其因限于时势,能稍存文献,已属不易。而杜养性修志时,承平已久,仍不广事搜求,详加考究,使一郡文献皆存志中,而因陋就简,袭前人旧籍,实属不该。② 四十卷图一卷,清陈锷纂修。陈锷,字白崖,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进士,官襄阳知府。康熙初年知府杜养性修府志后,已八十余年未修,旧志舛错讹误不可卒读,新事层见迭出。陈锷莅任,纂成府志。《襄阳府志》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此志鉴于前人疏陋之失,悉心订正。卷中所列,皆依据事实而载,不抄袭陈志,也不独凭臆见,妄斥前非。故《湖北通志》称其考据史传,在湖北清朝府志中,仅次荆州,胜于他府。但陈锷虽详考载籍,细正旧说,惜采访未尽,致有遗漏,古迹胜地多未亲临,行文之间也有违实况。此志于闭门著书,颇加扼腕,此等小疵,不掩良志之全部。③ 二十六卷,志余一卷,清恩联、吉尔哈春修,王万芳纂。恩联,字星五,满洲镶黄旗,笔帖式,官襄阳知府。吉尔哈春,荆州驻防附生,官襄阳知府。王万芳,本县人,优贡,官八旗官学校汉教习。府志自乾隆知府陈锷修后,下迄光绪间,已百余年未修。其间叠遭兵变,文献多缺,恩联等人延王万芳主修志事,志创议于恩联,吉尔哈春续其业,复奉调离。王万芳以一方名儒独主纂事,始终不渝,得以成功,历时一年多,成志。《襄阳府志》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此志距陈志历年久远,不能尽赖前人故籍,采访之始力求精确。志中艺文金石诸志,尤能祥为勾稽,所附忠义录,可窥郡中兵燹情况。祥异杂事概附志余,不入卷中,以地志非国史,不能以五行志例列之。

猜你喜欢

  • 草阁集

    六卷。《拾遗》一卷。《文集》一卷。附《筠谷诗》一卷。明李昱(约1367前后在世)撰。李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著有《草阁集》。李昱元季避战乱于浙江永

  • 幻影

    见《三刻拍案惊奇》。

  • 春秋穀梁传时月日书法释例

    四卷。清许桂林(1778-1821)撰。许桂林字同叔,号月南,海州(今江苏海州)人,嘉庆丙子(1816)举人。著有《许氏说音》等。他笃信《穀梁传》,认为《公羊》、《穀梁》二传都说《春秋》书法以时、月、

  • 牧斋遗事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明末清初钱牧斋遗事二十六则,附俞嘉言治病数则、河东君传、赵水部杂志四则、八十翁评初学集、柳姬小传。书前有牧斋迹略一篇。现有缃云楼抄本、瞿氏菰村渔父藏抄本、《虞阳说苑》甲编本。

  • 东塘日札

    一卷。明朱子素撰。朱子素,字九初,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诸生,明亡后应贡不仕,隐居授徒。著有《吴疁文献》等书。《东塘日札》记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后,进兵嘉定诸县,下剃

  • 宋四家诗

    四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所谓“四家”:一为施枢《渔隐横舟稿》,一为徐集孙《竹所吟稿》,一为林希逸《竹溪十一稿诗选》,一为敖陶《孙臞翁诗集》。不解何以取此四家,配为一集之意。殆偶得宋名贤小集之残本,编为一

  • 忠节录

    六卷。明张朝瑞撰。朝瑞字子祯,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南京鸿胪寺卿。先是,有宋端仪《革除录》、郎瑛《萃忠集》等17家记载明初逊国诸臣的事迹,但此类著作互有

  • 群芳清玩

    十二种,十五卷。明李屿(生卒年不详)编。李屿字思时,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群芳清玩》是《山居小玩》十种再增二种之丛书。所收均属文艺谱录供浏览欣赏之书,徐亮序云:乃检点群芳,汇次菊谱,鼎录诸笺,以为

  • 满汉字万寿灵官经

    一卷。满州人姓名(满文略),汉字署名先天豁落猛史、火车、三五灵官、铁面公、西河清虚雷坛降乩破胆经,满州名(满文略)。所谓灵官,是指传说中的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又被传为隆恩真君,于宋徽宗时从蕯守坚传符法

  • 九烟先生遗集

    六卷。明黄周星(1611-1680)撰。黄周星,字景明,号景虞,别号九烟,湘潭(今属湖南)人。崇祯年间进士,官户部主事,著有《夏为堂别集》、《刍狗斋集》、《三字经》等书,多散佚。是集凡六卷。前有芥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