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蔡中郎集

蔡中郎集

十卷。汉蔡邕(133-192)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开封)人。邕性至孝,三世同居。少博学,师事太传胡广。好辞章、数术及天文,喜好音律,又善鼓琴。闲居玩古,不交当世。建宁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因经籍文字纰漏甚多,熹平四年(175),与杨赐奏定六经文字,自书册镌碑立于太学门外。碑立,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每日千余辆。元和元年(178),因灾异上书得祸,髡钳徙远方。遇赦得还,亡命江海。后董卓专政,称疾不应征,迫之始至。至三日之间,周历三召。复拜左中郎将。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怒,收付廷尉,邕乞黥首刖足,续成汉史,不许。虽有士大夫多方相助,亦不能得救。遂死狱中。邕尝撰集汉事,补列传等数十篇,因李催之乱,湮没多不存。此书十卷,旧本作十五卷,存诗、赋、铭、碑六十四篇,又集外诗文若干篇。《隋志》载后汉左中郎将蔡邕集十二卷。注曰梁有二十卷,录一卷。则其集至隋已非完本。《旧唐志》乃仍作二十卷。当由官书佚脱,而民间传本未亡,故复出。《宋志》旧录仅十卷,则又经散亡,非其旧本。此本为雍正中陈留所刊。文与诗其得九十四首。证以张溥《百三家集》刻本,多寡增损,互有出入。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短赋多为咏物之作,以体物精细为特点。本集今存皆后人辑本,分卷亦各有不同。如明汪士贤《汉魏六朝名家集》本作八卷;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作二卷;明叶绍泰《增定汉魏六朝别解》本则不分卷;清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作十二卷。较好的辑本是清聊城杨氏《海源阁丛书》本,分作十卷,外集四卷,外记,一卷;《四部备要》本即据此本排印;《十万卷楼丛书》本题作《蔡中郎文集》,分为十卷,外传一卷;《四库全书》本即据此本述录;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杨贤刻本亦为六卷。

猜你喜欢

  • 白羊山房诗钞

    六卷。清单可惠(生卒年不详)撰。单可惠号芥舟,别号白洋山人,(约为清代乾隆、道光间人)。高密(今河北高密)人,以诸生屡试不第,生活穷困,居屋不蔽风雨。壮年后即放弃举业,致力于诗古文词,孜孜不倦,三、四

  • 古田县志

    八卷,清辛竟可修,林咸吉、蓝孙璿纂。辛竟可,曾任古田县知县。古田志乘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邑令刘日阳。三十八年王继祀再修。崇祯六年杨德周三修。辛竟可任县令后,以志乘又一百五十余年未修,故尽力而纂成此书。乾

  • 通书问

    一卷。元何中(见《通鉴纲目测海》)撰。朱熹曾谓周敦颐《通书》乃发明《太极图说》之义,故注《通书》者皆比附于太极阴阳五行。何中认为,二书各自为义,不必字字牵合。故作此书以辨之。前有自序,谓“自天地以来,

  • 极元集

    二卷。唐姚合(775-854后)撰。兆合字号不详,陕州峡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官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也称“武功体”。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

  • 曹文贞诗集

    十卷。《后录》一卷。一名《汉泉漫稿》。元曹伯启(1255-1333)撰。伯启字士开。济宁碣山(今属山东)人。历任兰溪主簿、台州路治中等,累至山北廉访使。此集为其子江南诸道御史台管勾复亨所编。《四库全书

  • 尚书举隅

    六卷。徐志遴撰。其生卒年不详。志遴字抡英,建昌新城(今江西黎川县)人。清代学者。《尚书举隅》一书似为举业而作。该书主蔡沈集传而删节之,并于每条之下各以己意附注一二语,盖取简易便于记忆。

  • 掌录

    ① 二卷。清陈祖范(详见《经咫》)撰。是书乃祖范札记考证事物立名的取义,解释古书中词语的意义,辑录前人诸书的文段,以备查寻阅读。全书多摘取收录众人的论述观点,不加评论,罗列堆积。后因其门生弟子互相转抄

  • 延休堂漫录

    三十六卷。明罗凤(约1510年前后在世)撰。罗凤,字子文,号印冈,应天(今南京)人,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至石阡府知府。《延休堂漫录》或录汉晋以来的遗事,而错杂明代事迹;或详记明朝人物和典制、却泛袭前代事

  • 通介堂经说

    三十七卷。清徐灏(生卒年不详)撰。徐灏,字子远。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为一本治经的书,根据声调以确定训诂。在此书中,徐灏对汉代治学、宋代治学、清代治学的得失进行了总结。尤其在强调

  • 瘦碧词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字俊臣,号叔向、小坡,又号大鹤山人,山东高密人,近代词家。举人出身,官内阁中书,长于金石、书画、医学,兼通乐律。著有《大鹤山房全集》。他以“瘦碧”名其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