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凡例

群经凡例

不分卷。廖平撰。此书为廖平早期著作,共十八个编目。篇首是《王制义证凡例》,体现了廖平治经的根本指导思想。据廖平之孙廖宗泽《六译先生年谱》载,廖平35岁时,经尊经同人撰《王制义征》,“以《王制》为经,取《戴记》九篇外,《公》、《穀》传、《孟》、《荀》、《墨》、《韩》、《司马》及《尚书大传》、《春秋繁露》、《韩诗外传》、《纬候》,今学各经旧注,并及两汉经学先师旧说,务使详备,足以统帅今学诸经。”可见《王制》在其治经中的地位。《王制义证凡例》皆述素王(孔子)改制事,廖平以《王制》说《春秋》,因此全与《春秋》名物制度相吻合。《今文诗经古义疏证凡例》以诗本托兴,专主孔子,以“三颂”(《周颂》《鲁颂》《商颂)为三统循环,全诗比属凡例直同《春秋》。《今文尚书要义凡例》强调今古学之分在礼制,不在文字义理。《公羊春秋补证凡例》是廖平极为注重的一篇,自光绪十三年始治《公羊》,尔后数十年补证考订,可谓是其得意之作,因此最为可取。《穀梁春秋经传古义凡例》不用东晋范宁的注解,虽仍以《王制》为准,但通用先师旧说,时而间下己意,或对旧注不完整的地方又加以详细注解。总之,廖氏在治此经时态度十分审慎严谨。《春秋古经左氏说后义补证凡例》,西汉经学博士认为左氏不传《春秋》,清末今文经学家认为《春秋左氏传》为刘歆增益,刘逢禄撰《左氏春秋考证》,排斥《左传》,廖平作《古学考》,也认为《左传》一书出于天汉(汉武帝年号)以后。但后因张之洞笃信《左传》,张在广东督任时致意廖平纂《左传长编》,后在《左丘明考》中竟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因此也招来了世人的白眼,四川提学使赵启霖以廖平《三传》同出于子夏之说,为穿凿附会,令各学堂毋得聘请廖平讲学。《礼记凡例》及《两戴记凡例》,除归本《王制》外,别无新意。《周官考证凡例》谓《汉书·艺文志》有《周礼说》四篇,今其书不传,大概已附入经文之中去了。《易经新义疏证凡例》说六爻分配六经,八卦配九州,四爻配帝王周孔,六十四卦分配八佰五十六卒正,可见其穿凿之至。《论语汇解凡例》,认为《论语》所记,都是弟子后来追录的,虽不是传经的重要依据,但以圣人广大无所不包的“微言大义”,来确立孔子晚年改制的思想,却是廖平治经的根本出发点。也与他后来在《孔经哲学发微》一书里体现的思想是一致的。有尊经书局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刻版、《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宜宾县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刘元熙修,李世芳纂。刘元熙,曾任宜宾县知县。李世芳,恩贡生。《宜宾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全书五十四卷首一卷。其书无目录,共为多少卷难以稽考,今仅存三十八卷。卷首叙州知州张

  • 百论疏

    十六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百论》作者是印度僧人提婆菩萨所著,共二十品,每品各有百偈,故称《百论》。天亲菩萨释有《百论》。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出前十品,共五十偈,仍称

  • 九宫山志

    十卷。清傅燮鼎撰。傅燮鼎,字铁椽,湖北崇阳人。九宫山跨吴楚境。其阳为江西武宁。阴为湖北通山。山上坦而凹,四峰五岭,周围环绕。明隆庆戊辰,崇阳王角峰撰《九宫山志》。明季版毁于兵乱。清顺治丙申至乾隆丁亥,

  • 焦山志

    ①二十卷。清王豫撰。王豫,字柳村,江苏丹徒(今镇江)人。《焦山志》道光三年(1823)刻本,共二十卷。其考焦山曰,山在镇江府东北,扬子江中。山距城九里,古名谯山。焦山,又名金山、浮玉。米芾临金山赋注直

  • 系年要录

    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两宋名贤小集

    三百八十卷。清陈思编,陈世隆补。陈思著有《宝刻丛编》、陈世隆著有《北轩笔记》。二人生卒及生平均不详。此编所录宋人诗集始于杨亿,终于潘音,共百五十七家。有绍定三年魏了翁序及清朱彝尊二跋。了翁序乃为《宝刻

  • ■古丛刻

    十种,十一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所收为金石目录著作。金石学研究,始于宋代,当时多为据古代遗文,证经考史。近二百年,文物出土日多,金石学日见兴盛。此丛书收入刘鹗所藏甲骨,历代遗留

  • 读说文序表记

    一卷。清姚凯元撰。姚氏生平参见《说文问疏证》。是书专记两徐《说文》序表之异同。序指许慎之前后序,表指许冲所上表。记其在二徐本中的异同,以之互订,是有必要的。然姚氏此书,收录颇不完备,无所创获,不过是附

  • 果山修道居志

    二卷。清叶鉁(详见《续小学》)撰。果山在浙江嘉兴,叶鉁曾卜居其地,创立“修道居”。此书是叶鉁自为“修道居”修“志”,所以此书名为《果山修道居志》。此书第一卷述其所居以释、道、儒三教合为一堂,后一卷为同

  • 王文肃奏草

    二十三卷。明王锡爵撰。王锡爵(1534-1610),字元驭,号荆石,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四十一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掌翰林院,进礼部右侍郎,因触怒内阁首辅张居正,辞官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