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冠服图考

群经冠服图考

三卷。清黄世发(生卒年不详)撰。黄世发,字弱中,晋安(今福建闽侯县东北)人。是书略以郑氏释礼,于弁服皆有通例,而散在诸注,读之茫无端绪,故仿李如圭《仪礼释宫》之意以类相比,使成条贯,自序称乾隆四十七年(1782)秋书于宁阳之云龙讲院,则其成书之时与地也。是书分《元服》、《衷服》、《杂服》三卷,附图三十一。今核其文,似未足于其意相符。如云“延在上裹在下”,又云“纮属于武垂其两端”,立文皆不审谛。又引《左传》疏云“纮缨皆以组为之”,又引江慎修云“缁布冠用布,玄冠黑僧”。案“屈组为纮”,语出郑注,“玄冠用僧”,本于董巴、司马彪,考事不求其源,乃下引《左传》孔疏及江慎修说。其《首服篇》中疏失若此类者尚很多。《衷服》《杂服》两篇亦宜视此。又《首服篇》以冕弁冠为次,独于皮弁、韦弁述其用事所宜,若冕与冠则略而不言。《衷服篇》首明服章,次明朝服深衣之等,于弁服又从省,详略殆无准则,是又体例之未善也。然亦有数事,颇见识见,其谓冕旒之数,天子皆十二,诸侯皆九,以下悉准礼器,更无差降,义与黄度,王应电、宋绵初、孔广森、孙诒让同,足以正旧说而贻后嗣,功亦不可没也。福建治三礼者,同时有林乔荫撰《三礼陈数求义》三十卷,是书尝引其说。二家之书,其自序皆署乾隆四十七年,而黄氏成书稍晚,后来亦无征引其说者,或脱稿而未印行,或印行而流行未广欤?是书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浙江嘉兴刘氏嘉业堂有抄本。

猜你喜欢

  • 协纪辨方书

    三十六卷。清乾隆四年(1739)和硕庄亲王允禄(详见《谕行旗务奏议》)等奉敕撰。全书分为本原二卷、义例六卷、立成宜一卷、忌用事一卷、公规二卷、年表六卷、月表十二卷、日表一卷、利用二卷、附录一卷、辨伪一

  • 韵辨一隅补遗续补

    共十卷,其中《韵辨一隅》八卷,《补遗》一卷,《续补》一卷。清诸玉衡撰。玉衡字星五,一字稼轩,上海嘉定人。博学工文,尚著《醉月西庐诗古文稿》、《经史札记》、《说文考略》等。诸氏认为一代有一代之功令,今作

  • 久芬室诗集

    六卷。清郑襄撰。生卒年未详。郑襄字赞侯,一字湛侯,湖北江夏人。官安徽全椒县知县。此集凡六卷。自咸丰二年(1852)迄光绪十五年(1889),共存古近体诗八百二十五首。由挚友陈克劬选定。冯志沂评云:“深

  • 校正孔氏《大戴礼补注》

    十三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号陶庐老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四川等省知县多年,官至新疆布政使;对文字训诂、新疆图志、欧西历史,均有研究。青年时曾好骈体文,后力攻

  • 音学五书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著作。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

  • 片玉斋存稿

    二卷。明丁元复撰。元复字玉阳,一字应阳。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浙江参议。此编有诗部、文部各一卷,均以体类为序编次。诗部有古风四首,排律十一首,五言律诗三十九首,七言律诗八

  • 赐余堂集

    十四卷。明吴中行(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于侍讲学士,掌南京

  • 百家论钞

    十二卷。明王思任(1575-1646)编。王思任字季重,号谑庵、遂东。山阴(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江西九江道按察使佥事。此书所取皆明代议论之文。前有思任自序曰:“宋不如唐,

  • 钦定石峰堡纪略

    二十一卷。清乾隆四十九年敕撰。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伊斯兰教新教和撒拉族人民继续推行高压政策,因而又激起了田五领导的石峰堡起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田五在甘肃巩昌府通渭县北六十余里的石

  • 周秦名字解故

    二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生平见“诗经稗疏”。是书解说周秦人名字相承之义训,多取古音相近之字考其义类。定以五体:同训、对文、连类、指实、辨物。测以六例:通作、互注、辨讹、比例、合声、双声。训诂列于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