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正衡叙录

经义正衡叙录

二卷。清雷廷珍(1854-约1893)撰。廷珍字玉峰,贵州绥阳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曾在贵阳经世学堂主讲经术文学,又主持笔山书院讲席。廷珍拟著《诸经正衡》,此二卷,仅为其叙录。大旨分经义为小学、士学、贤学、圣学。将小学列于其首,可见治经继承了乾嘉学派之风。但在篇中又常对近世经学家动以《说文》诂经进行讥评,对《尔雅》诂训予以贬抑,则与考据诸儒大相径庭。又援《汉书·艺文志》谓六书皆造字之本,论今学古学斥郑玄杂揉今古,则与廖平之说合。但虽轻蔑古学,又不笃信今学,则与廖平稍异,且自伸独见,颇具条理。其谓六书的形声象声似刻意求新,却难以令人置信。论士学、贤学、圣学,极力推崇《孟子》、《荀子》,谓七十子后以二子为最纯,五经之传以二子为最古。据《荀子·劝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又证以“修身”、“非相”、“儒相”、“哀公”诸篇,认为士学、贤学、圣学当本于《荀子》。此说似言之成理。但评论清代经术谓“第就其纂述之业而论,专门墨守者,已拘而鲜通;博采兼收者,又通而泛滥矣。”将前人一笔抹煞,未免太过。其实,就他本人所论治经之方法,也不过老生常谈。其下则言《诗》、《礼》、《春秋》、《易》之经义,究其大意,即以为孔道一“中”可以概括,孔教一“礼”可以总领,中和乃天地之至道,礼乐为圣人的至教。其言肤浅,大而无当,于经学不过拾其皮毛而助其狂议而已。从本篇亦可推知其正衡诸书,大致类此。不过雷廷珍不盲从迷信,敢立新见,对开拓学者心胸具有一定启发作用。只是不幸早亡,未能进一步深造研求。《经义正衡叙录》有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猜你喜欢

  • 卢氏礼记解诂

    一卷。汉卢植(约159-192)撰,清臧庸辑。植字子斡,涿郡涿县(今河北中部)人。灵帝时,历任博士,九江、庐江太守。黄巾起义,他任北中郎将,率军镇压河北黄巾军,围攻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日久无功,被

  • 雅学考

    一卷。清胡元玉撰。元玉字子瑞,号镜珠斋,湖南长沙人,尚著《春秋名字解诂》、《汉音钩沈》、《郑许字义异同评》等。是编专门考录宋以前《尔雅》著作。卷首附“自识”。正文析为五类,首为《尔雅》注十二家,次为《

  • 宜琴楼遗稿

    一卷。清严鍼撰。严鍼,生卒年不详,字指坤,浙江桐乡人,周善成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卷首题有“桐乡女史归汝南,严鍼指坤著”字样,书末有“其子周积荫、周积兰、周积茀敬编并校字”字样,还有严锦公绣所题写四绝句

  • 崇祯新政纪略

    十卷。附吏部大小九卿科道访单一卷。明佚名撰。是书辑天启七年(1627)十月十五日至崇祯元年(1628)三月十一日邸报。关于弹劾客魏逆党之奏疏题本,逐日编载。自崇祯即位,朝政一新,有些魏党余孽为求免祸,

  • 重订会稽莫公事略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林先生年谱》③)撰。张氏原撰有《会稽莫公事略》,刊于道光年间。此书就刊本重订而成,对刊本的遗漏和误载作了增补、改订。此书未刊行。稿本待访。

  • 日涉编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

  • 宜都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显功纂修。刘显功,字允公,汉军镶黄旗人,荫生,康熙三十四年(1695)官宜都知县。宜都县志创始于明成化间教谕赵友,续修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知县经世文,其书已久不传。

  • 春秋国华

    十七卷。明严讷(1511-1584)撰。严讷字敏卿,号养斋,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嘉靖辛丑(1541)进士,改庶吉士。代礼、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卒赠少保,谥文靖。该书以鲁国十二公的顺序编年,将《

  • 怜香伴

    清李渔(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中人石坚,字介夫,江都诸生,原籍嘉禾,其母范氏,扬州人,舅无子,以坚入继,从其姓曰范,改名为石,娶妻崔氏,名云笺,才色并绝于扬州。山阴有位孝廉曹友容,带女语花至江都,

  • 易纂言

    十二卷。元吴澄(1249-1333)撰。吴澄字幼清,号草庐,崇仁(今属江西抚州)人。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至元中,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至大元年(1308年),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