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习句
一卷。明赵撝谦(1351-1395)撰。撝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其生平著述见《六书本义》。此书的体例是,每列一字,必载篆隶真草四体。然小篆和真书各有定格,而隶书与草书变体很多,不能赅备,只能略见一斑。顾名思义,此书乃乡塾训课之作。《四库提要》据通行本著录于《存目》中。
一卷。明赵撝谦(1351-1395)撰。撝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其生平著述见《六书本义》。此书的体例是,每列一字,必载篆隶真草四体。然小篆和真书各有定格,而隶书与草书变体很多,不能赅备,只能略见一斑。顾名思义,此书乃乡塾训课之作。《四库提要》据通行本著录于《存目》中。
见《观物篇解》。
七卷。《别集》一卷。清卢存心(约1691-?)撰。卢存心原名琨,字玉严,别字敬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卒年不详。卢存心恩贡生,乾隆元年(1736)尝荐举博学鸿词。工诗,有才气,与桑调元为总角交。著有
二卷。清李荣陛撰。李荣陛字奠基,号厚冈,江西万载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胡思敬在《豫章丛书·李氏四种》跋里称,李荣陛曾经以进士服官云南,“其著述未刻者,藏于家而稿本涂乙增补,有夹签多凌乱”。今观此书,亦
十五卷。明韩雍(1422-1478)撰。韩雍,字永熙,江苏吴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御史,擢广东副使,进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成化十一年(1475),以贪欲纵酒被劾落职。正德间,谥襄毅。事迹
十八卷。清张伯行(见《道统录》)编。初,朱熹曾辑《程氏遗书》二十五篇,皆程氏门人记其见闻答问之词。又取诸集录为《程氏外书》十二篇。又附录一卷,为行状墓志之类,凡八篇。是书篇目次第,悉依朱熹原本,而稍加
一卷。明解缙(1369-1415)撰。解缙字大绅,号春雨。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曾上封事万言,论政令多变,刑罚过重之弊。永乐初,任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直文渊阁,预机
一卷。明佚名撰。该书记明太祖朱元璋的事迹,自起兵濠州始,至建国金陵。皆分年排载,颇为详备。盖于实录中摘出编次而成。但缺洪武三年(1370)正月以后事迹,约是撰写未竟之故。有《四库全书》本。
一卷。清吴学孔(生卒年不详)录。学孔之师罗为赓,生卒年不详,号西溪,南充(今属四川省)人,康熙年间官乌程县知县。为赓以“古小学”命其书室,与门人、徒生讲论其中。学孔以问答形式,录辑其师为赓讲学论学之书
七卷。明王世贞(生平见《弇山堂别集》)撰。此书名“弇州山人”是王世贞之号。考王世贞《弇州四部稿》有杂文跋、墨迹跋、墨刻跋、画跋、佛经跋诸类。此本只有墨迹跋三卷、墨刻跋四卷。可能是只取稿中书法题跋部分而
一卷。明王叔英撰。生卒年未详。王叔英,名原采,以字行,浙江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儒、林佑并征至。王叔英固辞还乡。后以荐官仙居训导,改江西德安教授,迁湖北汉阳知县。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