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解

离骚解

①一卷。清顾成天(生卒年不详)撰。顾成天,字良哉,号小厓,松江(今上海)人。雍正八年(1730)赐进士,授编修。官至少詹事、翰林院侍讲。著有《离骚解》、《楚辞九歌解》、《读骚别论》各一卷。另有《金管集》、《东蒲草堂文集》。此书专释屈原长诗《离骚》,编成于乾隆六年(1741)。注重事实考核,如“又何怀乎故都”一句,认为“故都”乃顷襄王迁陈地之楚都,而定《离骚》作于顷襄王时,近于《怀沙》的写作时期。对诗中“求女”一段有较详细论述,对本段地名也一一考查。认为“求女”“在争交邻之失计,正言不得,故隐言之”。意在批评怀襄二君娶女于秦。观点较新,可供参考。但过分重于句句字字之考核落实,难免有穿凿之病。有《花语三房八种》本。乾隆六年(1741)刻本,上海图书馆藏。《九歌解》并刻,后附《读骚列论》,不称“别论”,“附论”。前有顾氏《小序》,后有林全旭《后序》。②一卷。清谢济世(1689-1756)撰。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全州(今广西全州)人。官御史,声震天下。乾隆时官湖南驿盐道。《离骚解》仅注解《离骚》一篇。先解题,正文以大字书写,双行夹注,章有大义疏解,如归纳首章大义为:“首述世系及生年月日名字……”。书眉有批语,如“第一句便见无去国之义……”。篇末有乾隆六年(1741)作者《自跋》。书中基本观点,认为《离骚》是一部忠孝之书,曲解《离骚》本义,与方苞《离骚正义》观点相似,不足取。版本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徐维益等重刻《梅庄杂著》本,北京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年(1884)长沙梁家钰刊《梅庄杂著》本。

猜你喜欢

  • 闽学志略

    十七卷。清李清馥(详见《闽中理学渊源考》)撰。记述自唐至明福建学者事迹。大旨以朱熹为宗,凡朱熹一派门人皆收录,朱熹以前自唐欧阳詹以下人物列为前编,体例仿汤斌《洛学编》。人各有传,介绍其生平事迹。闽学作

  • 孝经识

    一卷。日本物茂卿撰。物茂卿生于日本宽文六年,卒于日本享保十三年,与康熙之世同时。是书据孔传而较以今文,录其同异,且为是正。茂卿以为《孝经》系战国时儒者所作,名之为经,古所未有。而以所引“孔子曰:吾行在

  • 河东盐运司志

    十卷。清马逵道纂修。马逵道字鹭蓉,江苏武进县人,出身进士,历任陕西汉中府知府,户部福建清吏司郎中,顺治十七年(1660),任河东运盐使司运使。按运城地处解州、安邑之中,为古路村地。因其地有盐池,故特设

  • 士仪

    二十一卷。附别集四卷。朝鲜许传撰。许传字伊老,号性斋,阳川人,生卒年未详。此书专门考证士礼。其书篇目有:《亲亲篇》讲宗法伦常、《成人篇》讲冠礼、《正始篇》讲婚礼、《易戚篇》讲丧礼、《如在篇》讲祭礼、《

  •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一飘斋诗存

    六卷。《旧雨集》二卷。清薛雪(1681-1770)撰。薛雪,字生白,号一飘,别号扫叶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昭文蒋宝麟《墨林今话》称薛雪托医以养亲,母亲年迈,早晚侍奉,官府以官职召之不应。薛雪善诗

  • 春秋管窥

    十二卷。徐庭垣(生卒不详)撰。徐庭垣,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官新昌县丞。徐庭垣《自序》驳宋以来诸儒所谓孔子特笔之失曰:“世但知推尊圣人,而不知孔子当日固一鲁大夫也。于周天子则其大君,于鲁公则其本国之

  • 陈氏易说

    四卷。清陈寿熊撰。陈寿熊字献青,又字子松。江苏震泽人。于周易研究甚深。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有《周易集义》、《读易汉学私记》、《读易启蒙》、《周易正义举正》、《周易本义笺》等。全书四卷,卷一为上经,卷

  • 于少保萃忠全传

    明孙高亮撰。孙高亮字怀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已不可考。此书又名《于谦全传》,叙述明代名臣于谦的故事。作品以于谦的一生为全书线索,描写了于谦幼年、青年直至含冤而死的生活命运和遭遇。小

  • 阅藏知津

    四十八卷。明代释智旭编撰。智旭生平事迹详见《灵峰澫益大师宗论》辞条。《阅藏知津》一书,为目录体佛学之书。自明崇祯八年至清顺治十一年(1635-1654)历时二十年成书。编撰此书的目的在于使阅读藏经的人